星辰晚 作品

第496章 澳洲(第2頁)

 朱由檢接著說道:“若是國庫還是不夠用,那就把另外半個日本收復,將日本的金銀礦,全部納入朝廷治下。”

 說著,朱由檢看向兵部尚書兼軍令總長陳奇瑜,“陳尚書,你們軍令部先拿出一個作戰計劃來。”

 “臣遵旨。”

 朱由檢之所以頻頻發動對外戰爭,就是為了把大明朝的內部矛盾轉移為外部矛盾。

 之前朱由檢憑藉平定遼東、平定蒙古、平定日本,幾場勝仗,積累了威望,也正是憑藉這些威望,他才得以實施鹽政改革、清查田畝。

 但也因為此,得罪了太多的人了,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安撫人心。

 古代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併,現如今朱由檢打下了那麼多土地,在一定程度,緩解了大明朝內部的土地兼併。

 因為把沒有土地、流離失所的百姓,全都遷移到新收復的土地上了。

 就像當初收復臺灣之後,朱由檢便立即把陝西的災民遷移過去了。

 陝西在西北,臺灣在東南,氣候完全不一樣,可陝西的百姓依舊願意過去。原因無他,他們在陝西沒有土地,又趕上了連年天災,要是留在陝西,很難有活路。

 氣候不適應,那就慢慢適應,總比餓死了要好。

 大明開國之初,北方人口凋敝,十室九空,大量的南方人被遷移到西北。

 南方和西北的氣候也不一樣,但這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只要有人,有土地,大明朝的百姓就能夠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朱由檢看向戶部尚書周士樸,“戶部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移民。”

 “如今畢自嚴畢閣老致仕了,戶部的擔子,可就全壓在你一個人身上了。”

 周士樸站起身來,“臣定不辱使命。”

 “朕再額外叮囑你一句,移民的時候,能多移一些富戶,就多移一些富戶。”

 漢朝之時,有一個制度,那就是陵邑制度,每修建一座帝王陵墓,就會遷移大量的富戶去守陵。

 久而久之,漢朝帝王的陵墓周邊,便會呈現一片繁榮,也隨之形成了一個詞語,“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那可都是正兒八經富貴人家的孩子。

 朱由檢也有意效仿此舉,只是,很難實現。

 大明朝的富戶,在朝堂,在鄉野,那可以說是盤根錯節,關係網不知道能通到哪裡,甚至這些富戶的家人,就有在朝中任職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