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舞春秋 作品

第612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第2頁)

  總而言之,就是藍鯨孵化器的孵化週期只有三個月,三個月以後破殼的就算是孵化成功了,沒有破殼便會被直接放棄,等待下一個季度的報名。

  如此大換血的方式讓藍鯨企業孵化器瞬間獲得了大量的“蛋”,22座城市,近60個孵化基地,每個孵化基地的“蛋”何止百枚,並且這些蛋的數量每天以一個恐怖的數字遞增著。

  而這些“蛋”,則會在這頭“藍鯨”的庇護下迅速的孵化出來,快速成長!孵化不出來的“死蛋”,則會馬上有一批“新蛋”接上。

  這是吸血式的成長!

  很快有不少人反應過來,頓時覺得毛骨悚然。

  某經濟學家很快畫出了這頭“藍鯨”的控制架構圖,更是開始對這個項目進行各種分析和講解,講的是眉飛色舞,頭頭是道,並且分析出了“藍鯨”的這一動作,對滬市那些金融機構和財閥們的打擊是巨大的,也是致命的。

  尤其是像那些以資本手段在背後操縱各地發展中企業的,所謂的“金融公司”們,日子以後就沒那麼好過了。

  比如說,秦家。

  鑫鴻資本在滬市成名已久,也是行業裡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

  這家公司表面上以投資為主,實則吃的是“資源”和“渠道”的飯,端的是各地正府的碗。他早就建立起了強大的數據庫,暗中觀察著各個地方的企業,一旦發現優質的企業和項目,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參與進去。說白了,就是拿錢買別人的股份,這錢在各種方式下,企業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他們有的是手段和方法。

  如此長期以來,鑫鴻資本在全國各地明裡暗裡控制的企業少說也有百十餘家,這些企業都已經成為地方上的巨頭,也就是那些所謂排行榜上的風雲企業們,換句話說,就是老百姓在電視機裡看到的“明星企業家”們。

  這些各地的企業源源不斷的給鑫鴻資本賺取利潤,而鑫鴻資本便會用這些錢繼續擴大自己的“人脈”,“渠道”和“生意”。他們只在高調的地方高調,絕不會出現在老百姓的視野中。因為他們要讓那些各地的明星企業塑造出屬於他們本地的“完美形象”,因為這樣才能讓這些企業更好的為他賺錢,拋開別的不說,單是正府的各項政策和補貼就能拿到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