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十七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許都7(第2頁)

  這二人雖皆屬荊襄崇尚儒家經學的“耆老派”,卻兼習法家韓非子“法術勢”之思想學說,屬於“耆老派”中的“少壯派”。

  與“暮氣沉沉、伏膺儒教”的耆老派不同,少壯派“儒法雙修、王霸兼雜”,二者之間的學術風氣與精神面貌,呈現出完全相異的色彩。

  “少壯派”的心態,與以“管仲、樂毅”自詡的諸葛亮大致相同,是尋找代理人(齊桓與燕昭),維護江漢政權的割據局面,藉此為進身之階。

  (亮)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摘自《蜀書之諸葛亮傳》

  歷史上,襄陽馬氏、向氏也因此對具備成為“齊桓、燕昭”潛質的劉備頗為支持。

  準確來說,襄陽馬氏、向氏,屬於側重於荊州割據的“耆老派”。

  因此,馬俊、向朗二人的立場,並不傾向於太子太傅、衛將軍趙旻。

  至於純正的襄陽“耆老派”黃承彥…

  人家女婿如今頗受已割據交趾的劉備信重,老頭兒傾向於何人還用多說?

  要知道,這三人背後,分別是襄陽黃氏、馬氏、向氏三大門閥。

  以是故,三人先後提出質疑之後,節奏便被帶起來了。

  一時之間,非但與趙旻私交平平的襄陽蒯氏,就連家中子弟在衛府任職的襄陽龐氏、新野鄧氏(鄧芝在趙旻老丈人張繡麾下任職),都對此半信半疑起來。

  這也不怪他們,委實是蔡瑁說出之事太過於驚世駭俗。

  趙旻實力發展確實快,衛府也同樣兵精將廣,但是!

  那可是袁紹啊!

  更何況,戰場還是在袁紹的大本營、河北第一城鄴城城下!

  袁紹在鄴城會輸嗎?

  呵呵!

  這些荊襄豪族們,對此事持懷疑態度。

  所以,他們的討論聲漸漸變大了。

  “衛府固然兵強馬壯、百戰百勝,然則…袁本初雄踞河北、鷹揚河朔長達十餘年之久,太子太傅恐難以於數月間大勝袁本初也。”

  這是蒯越。

  “兄長所言極是,當今天下,可勝袁本初者,必太子太傅也。然則…衛府於鄴城城下大勝袁本初,愚以為此必為虛言。”

  這是蒯良。

  “某子侄雖在衛府效力,然以某觀之,太子太傅恐難以如此輕易勝袁本初,此事真相究竟如何,尚且有待商榷。”

  這是龐統的從父龐德公。

  他們三人的議論,代表了此刻堂內的絕大多數人。

  見堂內一片譁然,甚至先後有三人當眾提出質疑,蔡瑁雖然臉上笑容不減,心中卻冷笑連連。

  人家蔡瑁畢竟有圖有真相…啊呸!是有目擊者作證嘛。

  然而…

  對這三人的質疑,最先反應過來的卻並非蔡瑁本人,而是…

  性如烈火的黃忠見堂內眾人質疑自家主公,心中登時大怒。

  其人忍不住開口反駁道:“諸君有目共睹,自大漢衛將軍府開府至今,定河東、平九江、收匈奴、復益涼,何曾嘗敗績?”

  直接敗於孫策之手、間接敗於趙旻之手的文聘對此事有直觀認知。

  其人向一眾名士抱拳道:“諸君,漢升兄所言甚是!某家主公雄才大略,袁本初絕非某家主公之敵手。”

  若非黃忠、文聘對趙旻頗為敬佩,這二人也不會如此輕易便被趙旻忽悠。

  否則的話,純靠“漢室正統”、“天下大義”,趙旻怎麼可能招攬如此多天下英傑?

  更何況,如果正統真的有用,漢獻帝劉協早就振臂高呼,而天下景從,最終一統大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