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四章 善韜光養晦,圖一鳴驚人終(第2頁)

  辛評同樣長嘆一聲。

  “仲簡兄啊仲簡兄!解鈴還須繫鈴人!此事若欲解,其關鍵在袁公耳!仲簡兄,某出城之時已看到顏良。

  事不宜遲,你速去穩住其人,某先行一步將此事告知袁公!以袁公之英明,其人必不會再執迷不悟!”

  淳于瓊蹙眉思忖片刻後,仍緩緩搖頭道。

  “仲治,恐無用也!”

  辛評用力跺了跺腳。

  “仲簡兄!某等若再不竭盡所能勸阻袁公,將來死無葬身之地者,又豈獨某等河南人乎?”

  誠然。

  此時雖尚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言,但情況就是這個情況。

  與坐井觀天的河北士人不同,無論淳于瓊,還是辛評,都對趙旻的實力有最清醒的認知。

  他們深知,若趙旻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袁氏…

  袁紹若健在,其人當然不怕趙旻。

  但是!

  袁紹的病情究竟如何,除了其人與劉氏之外,誰也不清楚。

  萬一明年袁紹就去見其人父兄了呢?

  袁紹在與不在,河北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淳于瓊臉色在變了數變之後,其人突然開口道。

  “仲治以為,某等若遣心腹向劉玄德修書,此事是否尚有一線生機?”

  辛評聞言臉色大變。

  “仲簡兄,萬萬不可!劉玄德素有梟雄之志,兼且其人今已雄踞交趾,正愁北進無路。

  仲簡兄若向其人修書,則其人必將趁虛而入、鳩佔鵲巢!以關、張二虎將之驍勇,河北尚有何人是其二人之敵手!”

  說著,辛評竟然向淳于瓊深深一揖。

  “仲簡兄,茲事體大,請兄長務必慎之又慎!請兄長速去穩住顏良,弟這便去見袁公!”

  言罷,其人霍然轉身、飛快地打開門閂、飛奔上馬、絕塵而去。

  辛評深知,河北如今實則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袁紹稍有不慎,如臨深淵的袁氏便將萬劫不復!

  關鍵還是那一點:誰都不清楚,袁紹到底還能活多久。

  辛評走後,淳于瓊緊緊抿起嘴唇、垂首蹙眉陷入苦思。

  良久後,其人方才如辛評一般用力跺了跺腳,同樣飛快地翻身上馬、絕塵而去。

  一言蔽之…

  枉趙旻與一眾臣屬苦思、討論良久所謂示弱之策…

  人家淳于瓊、辛評二人一眼便將此策識破。

  趙旻策劃良久,呵呵,看似策劃了個寂寞。

  儘管此時包括袁紹本人在內,河北袁氏一方盡皆不知,趙旻已亮出了鋒利的獠牙,準備狠狠咬下一塊肉來…

  而且,趙旻的謀劃,又怎麼可能如此粗陋、經不住推敲?

  不提淳于瓊如何與顏良進鄴城,咱們繼續看向辛評。

  以辛評之身份,其人想要進袁紹的大將軍府,自然輕而易舉。

  於是乎,一身布衣的辛評,便在臉色已蠟黃的袁紹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從容走進後者的書房。

  辛評見袁紹臉色難看,心中不由長嘆。

  其人不敢再怠慢,向袁紹深施一禮。

  “明公,實不相瞞,趙從文之使顏良,今已至鄴城。”

  袁紹對此毫不意外。

  “常山趙氏族人,有泰半在河北,識時務者為俊傑也。趙從文無愧於英雄二字!仲治,天子聖旨今在何處?”

  辛評作揖道:“回明公,聖旨、冠服今皆在仲簡將軍處。然則…明公,評有一言,不知當講否?”

  袁紹似笑非笑地看向辛評。

  “若是有關立嗣人選之事,仲治便無需再多言。我心意已決!”

  淳于瓊雖不能說大智若愚,但絕對稱得上扮豬吃老虎。

  因為一切皆在淳于瓊預料之中:袁紹果然要立其人幼子袁尚為嗣子。

  辛評一邊對淳于瓊暗暗敬佩不已,一邊繼續作揖道。

  “明公可知,而今趙從文非但已重設西域都護府,兼且已定益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