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喚群臣議政,召各地強兵1…(第2頁)

  官渡之戰後,袁紹似乎便一蹶不振一般。

  然而,真相卻是:

  官渡之戰後,曹操仍不敢渡河攻袁紹,直至袁紹病故,曹操才敢兵發黎陽。

  南朝劉宋史學家范曄,當然不用顧忌司馬群賊的想法,范曄先生只需考慮劉寄奴及其子孫的感受…

  只可惜,治史頗有所得的范曄,卻未能以史為鏡,立於危牆之下以至不得善終。

  言歸正傳…

  伏壽得知袁紹將死,其心情大概與歷史上的曹操如出一轍。

  趙旻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袁紹若死,其人那三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龜兒子,必將迫不及待渡河攻打趙旻。

  如此一來,趙旻這個苟哥如何還能繼續苟下去?

  眼見大老婆歡天喜地,苟哥心中卻在想:

  老子要不要想方設法為袁紹續續命呢?

  但很快,苟哥便放棄了這個荒誕的想法。

  袁紹出身於名門,其人對河北的統治,與漢末的士族豪強一般無二,皆較為腐朽,也就是:

  鼓勵土地兼併、視黎庶如工具人。

  雖然嘉靖皇帝與徐階及海瑞的對話,已充分揭示出在華夏神州的文化背景之下,封建時代、甚至是現代社會都無法根除的弊端…

  但趙旻堅信,按照他自己的治理思想,老百姓們至少能夠初步解決溫飽問題。

  至於社會的保障福利、階層之間的躍遷、社會分配製度的不公等等這些歷經五千年仍未能解決的問題…

  趙旻不認為自己的水平,比前世那位偉大教員更高。

  既然那位偉人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趙旻也就不準備在這些問題上浪費時間。

  趙旻只要儘可能避開馬爾薩斯陷阱,這便足夠。

  綜上所述,趙旻還是應及早攻下河北、解救河北那些被士族豪強們壓迫的僕客、奴客,之後…

  誠如伏壽所言,趙旻也確實應加快一統天下的步伐,爭取在建安十五年(西曆210)前後,將天下十三州全部收回。

  於是苟哥欣然抱拳。

  “皇后所言極是,大漢江山距一統不遠矣!”

  伏壽笑得更加燦爛。

  曹操固然是伏壽心中的一大陰影,但曹操的故主袁紹,更是盤旋在伏壽頭上的一大片烏雲。

  如今得知袁紹將病故,且自己夫君又將一統天下,伏壽焉能不喜?

  趁自己大老婆心情正佳之時,趙旻將自己與衛府眾人商議之事告知伏壽。

  伏壽欣然應允。

  “夫…太子太傅且稍候,下午妾便請天子擬妥制書。”

  趙旻起身行禮。

  “如此便有勞皇后。”

  伏壽嫣然一笑。

  “妾討得聖旨後,便欲歸家省親。太子太傅切記履行職責!”

  伏壽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與趙旻、兒女一起享受家的溫暖。

  趙旻心中卻暗下決心:

  老子無論如何,也要先見一見香妹子和老子新出生的兒子。

  下定決心後,苟哥再次行禮。

  “皇后放心,臣必盡心竭力教導皇子。”

  見趙旻如此識趣,伏壽很滿意。

  “甚善!伏公、太子太傅請自去忙碌!”

  伏完、趙旻行禮後離開宮城返回衛府。

  他們必須回衛府,因為趙旻的臣屬正在等待趙旻討詔歸來。

  於是乎,趙旻順勢召開會議,繼續討論如何利用公孫度之死這一良機,收回青州東萊郡。

  前文已提及,位於徐州琅琊國隔壁的青州城陽郡(後世濰坊南,以及青島地區),此時實際上亦為臧霸所掌控。

  這裡有必要再次強調一下:

  呂布在白門樓殞命之後,曹操為順利收編臧霸為己用,將徐州北部的琅琊國、兗州的泰山郡,及靠近徐州的青州城陽郡,統統交給臧霸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