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一章 喚群臣議政,召各地強兵5(第2頁)

  但話說回來…

  是袁紹傻?還是孫權不夠聰明?

  所以,豁出去的劉備最終決定:其人率關羽一同赴河北,聯合袁紹先定江東、再定遼東公孫度。

  諸葛亮當時便表示了反對,劉備只好就此作罷。

  此時見劉備舊事重提,諸葛亮便斷然反對了劉備未說出口的想法。

  諸葛亮不愧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因為劉備在歷史上寄於劉表籬下時的境遇,誠如諸葛亮所言。

  袁紹在世之時,劉備一定可跟著袁紹喝湯,甚至有可能分得一大塊肉。

  但是!

  袁紹若死了呢?

  歷史上劉表死後,劉備又如何?

  這是同一個道理。

  聽到諸葛亮斷然反對之後,劉備長嘆一聲。

  “孔明先生,備當真僅可積蓄力量、暫不可向外擴張?”

  諸葛亮又又又一次深深一揖。

  “請主公明鑑,即便主公勢如破竹攻下江東,主公又將遣何英才鎮守乃至治理江東諸郡?”

  諸葛亮可謂一針見血。

  其人指出了劉備不得不積蓄力量的關鍵所在:

  人才不足!

  再次強調:

  因劉備未投奔劉表、為其人鎮守新野之故,劉備此時麾下缺乏良才,甚至就連劉備鐵桿之一、劉表老鄉伊籍,如今都未投至劉備麾下。

  劉備如今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缺乏良才這個天大問題。

  這個問題困擾著如今天下所有諸侯,就連麾下人才濟濟的趙旻都不能例外…

  趙旻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是挖呀挖呀挖。

  他今年成功挖到了黃忠、文聘文睡覺,以及太史慈、周瑜…

  咳咳,扯遠了…

  言歸正傳!

  綜上所述,劉備在掙扎片刻之後,突然笑了起來。

  “孔明先生所言極是!士威彥割據交趾多年,委實不容備小覷,備今後便以定交趾為先!”

  諸葛亮心中長長鬆了口氣,又又又又一次深深一揖。

  “主公英明!”

  劉備不但又又又又一次扶起諸葛亮,這次還執起了諸葛亮的手。

  “孔明先生務必助備積蓄力量,以儘快信大義於天下!”

  諸葛亮目光堅定而又深邃。

  “亮必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羽等人當然不願讓諸葛亮專美於前,他們同樣向劉備深施一禮。

  “某等皆甘願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後退一步、彎腰向自己麾下一眾臣屬深施一禮。

  “諸君以國士待備,備將來必以國士報諸君!”

  一時間,此地竟充滿主臣相知相惜之情。

  而這,正是劉幫主的魅力所在。

  劉備團隊如此齊心協力,未來可期!

  再看向正欲匆匆趕赴白馬城的淳于瓊。

  其人剛剛出大將軍府,迎面便遇上辛評。

  淳于瓊只見辛評神秘一笑。

  “仲簡兄行色匆匆,欲至何所?”

  淳于瓊當然不可能回答“欲至宛市”。

  其人環顧左右,見此處人來人往不絕,便呵呵一笑。

  “某正欲連夜出城公幹,仲治為某餞行如何?”

  辛評登時心領神會。

  “仲簡兄如不嫌棄,隨弟至寒舍用些粗茶淡飯如何?”

  少頃,二人在辛評的書房坐定。

  辛評關緊門戶…

  【作者題外話】:接著上一章繼續為您說。

  咱們繼續說劉備的編年史。

  劉備在荊州待了八年之久…

  直觀上看,劉表對劉備的態度十分矛盾。按劉備“數反覆難養”的負面名聲以及劉表“陰御之”的猜忌心理,雙方很難長期維持和平態勢。但最終結局卻是劉備在荊州波瀾不驚地度過了八年時光,直至劉表老病而死。

  這種微妙的平衡未遭打破,離不開彼時特殊的外部環境。即曹操集團盤踞北方,挾制荊州。劉表雖然不甚信賴劉備,但他畢竟更畏懼曹操,兩害相權取其輕,人性使然。

  若按歷史的走向來看,在劉備客居荊州期間,也確實未發生曹軍大規模南下的事件(有過小規模入侵行為),雖然彼時曹操忙於吞併袁紹集團的遺產,無暇南顧;但也側面反映出曹操對劉表與劉備的組合,終究心存忌憚。

  曹操的存在是劉表與劉備相互依存的外因,這一微妙平衡得以實現,另有內因。

  內因即是荊州集團內部存在許多心向漢室的臣子,他們與劉表貌合神離,隨時準備將荊州拱手獻予曹操。

  其中以蔡瑁、蒯越為代表的荊楚大族,兼備“元從”與“豪強”的雙重身份,他們在劉表集團中佔據顯赫地位,卻暗通曹氏,心懷異志;而劉表對此頗感無力。

  蔡瑁字德珪,襄陽人。性豪自喜,少為魏武所親。劉琮之敗,帝(指曹操)造其家。--《襄陽耆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