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七十四章 戰事如接踵,英傑志在胸4(第2頁)

  至於那塊腐肉到底是什麼部位…請諸君自行想象。

  總之,這畫面噁心到讓人作嘔!

  是以,被惡臭、食腐鳥群的鳴叫聲驚醒並吸引而來的烏孫人,在看到這幅畫面後,便忍不住嘔吐起來。

  最可恨的還不是這個,而是:

  那一座座京觀旁,迎風招展的旗幡。

  旗幡當然不可恨,可恨的是上面的字。

  旗幡上面,分別以漢字、佉盧文寫著:六萬亦列水伏兵盡皆在此,請烏孫國主笑納!

  人群之中的烏孫國主就算再能裝王八犢子,此刻也被氣到忍無可忍。

  其人怒喝道:“漢人一定在附近!來人!給俺盡遣十萬鐵騎遍搜四野!”

  烏孫國主已經被氣糊塗了。

  能將近六萬烏孫、康居精銳伏兵盡殲的大漢軍隊,他就算派出十萬大軍又有何用?

  再者說來,烏孫人冶鐵技術非常一般,那十萬裝備簡陋、兵刃都不一定齊全的輕騎兵,也能算鐵騎?

  萬幸那僅次於國相的烏孫大祿尚保持清醒。

  其人遙望黯淡星月下的四野一番後,心中只覺驚恐不安,當即勸阻自家主上。

  “王上,如此恐中漢人奸計也!”

  誠然。

  陰險狡詐又猥瑣的苟哥突然堆起這一座座京觀,其中當然有奸計。

  然而…

  烏孫國主卻不以為然。

  “俺有十萬鐵騎在手,何懼漢人之有?”

  烏孫大祿跪倒叩首。

  “王上,近六萬伏兵,漢人尚可盡斬,十萬大軍焉能破之?請王上三思!王上不若請十萬大軍拱衛王城、以不變應萬變!

  如此,便是漢人有十五萬大軍,我等亦可據城死守、以待援軍!”

  好傢伙!誰又能想到,烏孫人竟如此多智?

  當然,除了苟哥。

  烏孫國主深深吸了口氣,終於恢復了冷靜…或者準確來說,是繼續裝起王八犢子。

  烏孫國主臉色無比鐵青,其人從牙縫中擠出一番話來。

  “傳俺之令,遣十萬大軍將首級安葬,另,遣使臣連夜向康居王求援!”

  烏孫王城距康居有三四千裡之遙,若不連夜求援,烏孫國主深恐自己堅守不到那時。

  神特麼能想到,大漢軍隊竟能盡斬近六萬伏兵,而且,注意,那是伏兵!

  烏孫國主甚至深深懷疑,剛剛撤走還沒幾天的那五萬、裝備精良到讓其人咽口水的鐵騎,只是漢人的前鋒軍。

  一念及此,烏孫國主懊惱至極。

  “可恨!簡直可恨!俺若早知漢人已強大至斯,何不效仿先王、及早向大漢投誠!唉!而今俺悔之晚矣!”

  烏孫大祿連連叩首。

  “王上勿憂,某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大漢絕無可能長留於西域,但使俺等俱在、青壯皆存,必可延續烏孫國祚長久。”

  烏孫國主嘆了口氣,頷首道:“言之有理!且速驅趕民眾入城、請十萬大軍妥善安葬陣亡之勇士、再速遣使臣赴康居國!”

  就衝這頗有賢君名相潛質的一主一臣,趙旻這個苟哥都有必須亡烏孫人的理由。

  然而,再奸滑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

  烏孫人的一舉一動,皆在苟哥算計之中。

  苟哥雖因麾下頂級謀士眾多,而減少了使用陰謀詭計的頻率,但這並不代表苟哥使用陰謀詭計的能力退化。

  所以…

  烏孫人即將倒大黴!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雲某本想寫得驚悚一些…

  數次改了刪、刪了復改…千錘百煉之後,還是刪掉了。

  咱們這是權謀、種田加爭霸的歷史小說,不是懸疑小說。

  拋開立場不談,烏孫國主、烏孫大祿都是英傑!

  這一章,咱們聊一聊曹植。

  陳思王雖有逸群之才,卻不能克讓遠防;兄弟攜貳,終致廢斃。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此乃“才高八斗”之由來。

  陳思王文辭壯美,巧思敏捷,被與“李白”、“蘇軾”並稱為“仙才”。其《洛神賦》、《銅雀臺賦》更是膾炙人口,堪稱不朽。

  然而曹植因奪嫡失敗,遭文帝、明帝兩代帝王提防,最終鬱鬱寡歡,四十一歲壯年崩逝。

  客觀來說,也應該感謝曹丕、曹叡父子。

  二人雖然猜忌寡恩,但文帝畢竟沒有殺害這位奪嫡的弟弟;

  曹植詩賦能夠流傳至今,成為經典,也要感謝明帝對叔叔的寬懷大度,沒有因人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