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二章 涼州春意暖,鐵蹄踏陽關2(第2頁)

  關羽蹙眉撫須。

  “三弟,豫章郡連年戰亂,殘破情有可原,然則,會稽郡已為吳侯治理四年,竟亦如此…由是觀之,大兄奪會稽郡而治之,乃解萬民之困也!”

  張飛苦笑一聲,指向身後的丘陵及密林。

  “二兄,俺等一路行來,所見之山越人比比皆是。呸!山越人,山越人!山越人原為良善黎庶,其眾為不義之豪強所迫,方才躲入山林!

  點&~為@:塔讀小說app

  外戚之儔,大抵是後族父兄,通常由太后或皇后的兄弟,即皇帝的舅父或外公充任。

  外戚壟斷了“大將軍”、“侍中”、“常侍”以及“五校尉”等職務,位尊權重,顯赫無比。

  兩漢的滅亡,皆始自外戚。

  西漢的王莽(元帝皇后侄子)自不必多提;

  東漢的外戚猖獗情況甚於西漢,可稱為“外戚政治”時代,與東晉並駕齊驅。

  至於何進、何太后之事,更是耳熟能詳。

  孝子丕無疑吸取了“兩漢外戚亂政”的教訓,登基伊始便以《甲午詔書》杜絕了外戚干政的途徑。

  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魏書二文帝紀》

  換個角度看,文帝孝子丕刻意貶抑外戚地位,除了“以史為鑑”外,也與卞太后(本書中卞夫人)寵溺曹植、二宮奪嫡的黑歷史有關。

  總之終曹魏一朝,有“后妃”而無“外戚”。

  準確來說,外戚自然有之,但曹氏外戚悠遊閒散,不典朝政,遠無兩漢外戚之弊。

  因此,魏書中以《后妃傳》取代“前三史”中的《外戚傳》,可謂名副其實。

  《魏書五后妃傳》的位置緊隨《帝紀》之後,位在《群雄傳》之前,是比較值得關注的地方。

  帝王興起,皆有所驅除。

  因此在諸多史書中,“群雄傳”便以高姿態,佔據了最顯眼的位置,通常緊隨帝紀之後,橫亙在“后妃/外戚”之前。

  陳壽《魏書》的順序安排,未知是否受到王沈《魏書》的影響。

  按曹氏“有後妃而無外戚”的情況看,其《后妃傳》本不該佔據如此顯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