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棋局漸落幕,水落將石出7(第2頁)

  所以黃祖心知肚明,自己除攻下丹徒、搶佔吳郡和會稽郡這一條路之外,再無任何退路。

  歸根結底,在黃祖未能圍殺孫策之後,其人便已失去了全部先機。

  是故,如今沒有任何容錯率的黃祖才會變得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更何況,劉備自始至終便不在黃祖的算計之中…

  實情也的確如此,若非劉備及時趕到,劉關張三人又同時發威,江東三老能否活下來都不好說。

  但事到如今,誠如趙旻所言,黃祖確實已進入窮途末路。

  因為…

  黃祖先後派出去的十餘名黃家族親細作,均未返回黃祖軍中。

  毋庸置疑,原本暗中勾結黃祖的吳郡士族們,不但皆已反悔,而且那些人恐怕還主動獻上了黃祖的細作,充當向江東孫家示忠的投名狀。

  更加毋庸置疑的是,這一定出自於孫權的手筆。

  黃祖千算萬算,就連劉表、張繡甚至陳登都未漏算,唯獨漏算了劉備和孫權這兩名歷史上的帝王,活該他倒血黴!

  一言蔽之,黃祖如今進退兩難。

  所以,在送出去的最後幾名細作猶如肉包子打狗一般有去無回後,黃祖終於一聲長嘆。

  “傳老夫軍令,明日寅時,強攻丹徒!”

  同一時間,許都宮城趙旻的公廨內。

  趙旻正與劉艾、孔融二人密謀。

  “文舉叔父當真與公孫升濟有交情?”

  公孫升濟,便是盤踞於遼東、曾打敗過韓國、還收服了扶余人的公孫度。

  公孫度看似龜縮於遼東(公孫度自置平州,並自封為平州牧)、甚至偏安到了韓國,但趙旻清楚,這同樣不愧為一方雄主的梟雄,不但平定了整個遼東,而且實則早已把手伸到了青州。

  早在中原混戰之時,公孫度便遣軍隊從遼東渡海赴青州東萊郡(今山東半島最東側的煙臺、威海一帶),並在此設置了“營州”。

  (公孫度)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

  摘自《魏書八之公孫度傳》

  漢末群雄中的太史慈、邴原、劉政等人,自幽州返回青州,無疑就是經由公孫度開發的航路。

  太史慈在早年間因青州黃巾賊猖獗而避難於遼東,當然了,其人不可能投奔公孫度。

  聞得趙旻此問,孔融笑著作揖。

  “太子太傅,孔某於初平年間任北海國相之時,曾因邴根矩、太史子義之事,與公孫升濟以書信往來。”

  孔融任青州北海相時,曾舉薦邴原、劉政等人,又曾重用太史慈,在此期間曾與公孫度打過交道。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於是趙旻作揖笑道:“如此,便有勞文舉叔父向公孫升濟修書一封,向其人說明袁本初、高元才不軌之罪行。”

  公孫度如今雖已年過花甲,卻雄心不老。

  其人覬覦幽州西半部,不是一天兩天了。

  怎奈何前有遠房同族、以善戰著稱的公孫瓚,後有天下最強諸侯袁紹,所以公孫度只能眼饞,卻不敢動手明搶。

  不老實的公孫度,只能通過海路,慢慢滲透袁紹的青州邊緣。

  趙旻這封書信一出,顯而易見,公孫度至少可以打著“匡扶漢室”的大旗,小範圍、有限度地挑釁袁紹。

  這便是趙旻的組合拳之一。

  組合拳之二,隨後便至。

  【作者題外話】:在陳登看來,只有華歆、趙昱、陳紀與劉備四人,勉強入得了法眼;

  其餘人物,則被罵作“餘子瑣瑣”,全不放在眼中。

  (陳)登曰:“夫閨門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陳元方兄弟……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所敬如此,何驕之有!餘子瑣瑣,亦焉足錄哉?”--《魏書陳矯傳》

  其中,華歆是陳球(陳登祖父)弟子,趙昱是“徐方名士”兼前任廣陵太守,陳紀(陳群之父)是潁川名士,劉備則是陳登至交。

  劉備提領徐州時(194)名望尚輕,不足以服眾,陳登遂自告奮勇,遣使赴冀州尋求袁紹的支持。

  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天降災沴,禍臻鄙州……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獻帝春秋》

  陳登此舉,甚為高明。因為劉備曾與袁紹交惡,雙方頗有舊怨(見《武帝紀》)。如果此時(194)能夠獲得袁紹的支持,那劉備在徐州的法統無疑會大大加強。

  (公孫)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袁)紹。--《魏書武帝紀》

  彼時陳登對劉備誇下海口,稱“願為使君合步騎十萬”。此話雖然頗有自誇的嫌疑,但建安三年(198)曹劉聯軍討伐呂布時,陳登確實“率郡兵為先驅”。可知陳登在徐州地區,的確握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