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十四章 兵分南北線,再見大散關5(第2頁)

  “將軍萬勿忘記,某等此番之最終目的,乃重開河西走廊、重現昔年玉門關之繁華氣象!”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言罷,苟哥又開始了他的表演。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諸君以為這就完了?

  苟哥索性將王之渙搬運到底。

  “單于北望昔青冢,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原詩中的拂雲堆,此時當然還沒有,但王昭君的青冢則早已有之。

  馬騰雖然文化不高,但這兩首詩通俗易懂,是以馬騰此刻大受觸動。

  “主公儘管放心!騰此番,必助主公重現我皇漢昔年之榮光!主公,騰實不相瞞,騰與韓遂老狗實仇非友也!

  昔年耿鄙匹夫肆意妄為,最終使騰不得不從賊,然騰心中,始終以漢臣自居也。

  此番騰必以此戰功,洗刷騰之恥辱,為我大漢名門、扶風馬氏正名!”

  首發&:塔>-讀小說

  趙旻此刻方知,世人多對馬騰有所誤解。

  甚至包括趙旻自己在內,也一直對馬騰不夠了解。

  最懂馬騰的,恰恰是羅貫中先生。

  馬騰的處境是:

  其實我一直想做個好人,可惜我沒得選。如今我既然遇到主公,便請主公給我一個自我證明的機會!

  所以,一切便解釋得通了。

  馬騰為何一直與韓遂相愛相殺?

  去年馬騰為何主動助趙旻殺關中諸賊?

  三輔名士張既,為何願主動助馬騰?

  寵哥找馬騰求援時,為何馬騰義無反顧?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答案很簡單:馬騰抱上了一條大粗腿…

  啊呸!

  馬騰本來就是忠義之士,只是苦於報國無門。而趙旻給了其人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想通一切後,趙旻哈哈一笑。

  “如此,便有勞馬公與旻,共建此不世奇功。”

  馬騰欣然抱拳:“主公,騰庶長子阿超勇冠三軍,主公若見之,定喜其人也。”

  【作者題外話】:初平三年(192)四月董卓遇害,其舊部旋即重奪長安。

  李傕掌權之後,馬騰、韓遂等涼州賊軍接受了長安方面的招募,受封徵西將軍與鎮西將軍,成為了關中朝廷的附庸勢力。

  韓遂還涼州,馬騰駐郿縣。

  郿縣即郿塢所在。

  首發&:塔>-讀小說

  是歲,韓遂、馬騰等降,率眾詣長安。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涼州,騰徵西將軍,屯郿。--《魏書六》

  馬騰實際是替關中軍看守後方輜重的大軍需官。

  大軍需官馬騰叛變,其駐守故地、囤積糧谷的郿塢,下場可想而知,大概率被馬騰搬回了老家。

  既然說到這裡,咱們便從頭,也就是耿鄙鎮壓涼州叛亂時說起。

  馬騰、韓遂二人做賊之前,曾在靈帝時短暫擔任過低級僚佐。

  馬騰是涼州刺史耿鄙的軍司馬;

  韓遂(當時還叫韓約)是金城郡吏。

  中平元年(184)北宮伯玉作亂時,裹挾韓約為賊,韓約改名為韓遂。

  此事傳至洛陽,朝野震動。

  崔烈位居三公之首的太尉,實權雖不大,卻位居廟堂之首,名震天下之先。

  首發&:塔>-讀小說

  但觀其言,察其行,其智力之低劣,思維之愚鈍,令人瞠目結舌。

  涼州暴亂,朝廷徵詢三公意見,崔烈竟然大聲疾呼要放棄涼州,割裂國土,語不驚人死不休,其愚昧混沌,讀之使人難以置信。

  以至於重臣傅燮當廷大罵崔烈:“殺了崔烈,天下便太平了!”

  三月,廷尉崔烈為司徒。北宮伯玉等寇三輔,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討之,不克。

  廷尉:九卿之一,相當於今天司法部長。

  太尉張溫免,司徒崔烈為太尉。--《後漢書孝靈本紀》

  會西羌反,邊章、韓遂作亂隴右,徵發天下。役賦無已。司徒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詔會公卿百官,烈堅執先議。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乃安。”--《後漢書卷五十八》

  (馬)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為天水蘭幹尉。--《典略》

  (韓)遂字文約,始與同郡邊章俱著名西州。章為督軍從事。(韓)遂奉計詣京師,何進宿聞其名,特與相見。--《典略》

  北宮伯玉貪圖韓遂高士之名,遂裹挾其人入夥,結果三年後反被韓遂所誅。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這事兒,其實可視為東漢版晁蓋火併王倫。

  其後,韓遂帶頭作亂。

  涼州刺史耿鄙、傅燮討賊。

  結果耿鄙能力不足,偏偏還極富蜜汁自信,導致兵敗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