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檄文昭天下,義士討袁家上(第2頁)

  此時,衛府幕僚已有一多半奔赴各地。

  仍留於許都者,文士僅餘程昱、董昭二元老,以及趙旻心腹及曹操舊臣。

  其中程昱允文允武;楊修並未在場,其人還在家中侍奉老爹楊彪。

  武將則僅剩顏良、樂進、夏侯淵、張遼。

  至於退休老幹部段煨…

  其人如今說不上算文還是算武,雖然段老頭兒飯量不減反增。

  換言之,趙旻文多武少的情況,仍未有太大改觀。

  儘管其人武將質量極高。

  這時,劉曄作揖道。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主公,愚以為,不可使匈奴青壯集中也。”

  趙旻頷首後,忍不住道。

  “子揚此言甚是,然則,子揚可知,袁本初向太尉楊公寄書,稱欲立你為天子也。”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劉曄瞠目結舌。

  片刻後,其人方才期期艾艾道:“主公當知,曄實為天子皇叔也,如此豈非大逆不道乎?袁本初此乃毒計也!”

  荀攸頷首後作揖。

  “子揚所言極是,主公萬不可中計也。”

  董昭呵呵一笑:“主公,袁本初其心可誅也!”

  程昱冷冷一哼:“主公,袁本初下作至極!”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賈詡作揖後正色道:“主公何不趁此良機,將此事稟明天子?”

  趙旻雖然心中極為贊同賈詡,但其人還是緩緩搖頭。

  “文和先生,不可。荀令君已警告旻也。”

  趙旻意思是:若非荀令君警告,老子必讓劉協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衛府眾人聞言,皆忍俊不禁。

  魯肅實在受不了,衛府經常變成德雲社這種弔詭之事。

  於是其人作揖道:“主公,今關中三輔、北地郡、弘農郡,以及洛陽皆急缺壯丁,可打散匈奴人至五郡一縣分別安置。

  此外,袁本初挑釁之舉,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愚以為主公當發檄文聲討其人!”

  趙旻頷首:“子敬,既如此,此二事皆由你負責!”

  魯肅作揖:“肅謹領命!”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趙旻輕咳一聲。

  “季弼、子山,家母及右將軍可曾啟程?”壹趣妏斆

  陳矯、步騭同時行禮。

  “主公放心,昨日近午時,老夫人、右將軍,及兩位主母皆已啟程。”

  楊櫻月需與袁夫人照顧楊彪,所以未離去。

  趙旻頷首後又道。

  “既如此,諸公,某等便商議一番定涼、益二州之策如何?”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咱們聊一聊初平那四年之間,河北諸多諸侯錯綜複雜的關係。

  其中重點,便是黑山黃巾,也就是褚飛燕,即張燕為首的黑山賊。

  飛燕當然不是張燕本名,一如白兔不是眭固本名一般。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初平年間(西曆190-193這四年)是“諸侯討董”到“群雄割據”的過渡期,鑑於諸多原因,記載並非詳實,隱諱頗多。

  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曹操對“興家始末”多有諱言,發跡後竭力撇清“附於袁紹”的過往。

  其二是黑山軍的動向。以線索人物壺壽來看,黑山軍不應被視作“賊軍”,而應被看作先後被董卓、李傕招安的“王師”。

  畢竟黑山張燕的官方身份,是靈帝敕封的平難中郎將。

  “黑山賊”只是曹魏敘事下的蔑稱。

  彼時參與擁立劉虞的曹操,跟隨袁紹對抗黑山,其本質是“另立朝廷、抵抗王師”的僭逆之舉。

  《武帝紀》對曹操“發跡兗州”的過往,語焉不詳。

  其中隱瞞略過的、當是“附庸袁紹”與“激戰黑山”的黑歷史。

  首先應該明確一點:黑山賊非賊,而是所謂“官軍”!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黑山軍”是關中麾下的王師,用以對抗關東袁紹。

  黑山諸頭目,早在靈帝時期便接受了朝廷招安。

  張燕為中郎將,楊鳳為校尉。

  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後漢書朱儁傳-附傳》

  從張燕可以“每年舉孝廉、計吏”的特權來看,可以將黑山軍團、看作一個“特區”性質的“郡級行政單位”。

  其酋帥受官,絕不止張、楊二人而已。

  靈帝死後,未見黑山軍“棄官做賊”的記載;關東兵起,也未見黑山軍“參與討董”的記載。可見黑山在初平初年(190-191),政治立場上、與董卓並無矛盾。

  黑山軍不僅未參與關東諸侯的討董行動,反而聯合公孫瓚,抗擊“討董盟主”袁紹。

  袁紹與公孫瓚爭冀州,(張)燕遣將杜長等助瓚,與紹戰。--《魏書八張燕傳》

  歷來皆將“公孫、張燕聯軍”視作公孫瓚為吞併冀州、而主動聯合黑山;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實際恰恰相反,是張燕主動聯繫公孫瓚對抗袁紹。

  線索人物就是壺壽。

  壺壽是“長安所署冀州牧”。長安即“關中政府”的代名詞,指代先後在董卓、李傕、郭汜控制下的西涼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