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2(第2頁)

  黃衡可以自信一些,將“或”去掉,張魯投降簡直是一定的。

  首發&:塔>-讀小說

  歷史上,曹操攻漢中時,壓根兒不聽劉曄苦勸,只是佯攻一下便準備撤兵…

  結果劉曄給了曹操一個意外驚喜,同時也驗證了劉曄是何等睿智。

  您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打贏張魯的是劉曄。

  漢中兵卒被劉曄一戰擊潰,張魯主動獻降,巴蜀一日十驚。

  劉曄繼續苦勸曹操南攻巴蜀。

  因為彼時劉備正在荊州,與依照慣例率十萬大軍的孫十萬互撕,曹操若順勢南下,巴蜀可謂唾手可得…

  然而,曹操彼時只想逼漢帝劉協封其人為魏王,其人已非當年那個熱血青年,竟然選擇班師回朝…

  所以說,天下三分,曹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人若直接偷了劉備的水晶,劉備還能有何作為?

  便連孫十萬本人,在與劉備激鬥一場後,其人恐怕也只能乖乖回老家固守。

  首發&:塔>-讀小說

  彼時天下一統將可期。

  可惜!

  綜上,趙旻頷首後復又道:“公度,若張公祺獻降,某率軍直抵成都城下如何?”

  黃衡昨晚早已與趙旻商定此事,二人如今是在說對口相聲。

  是以,黃衡不假思索道:“衛將軍,若如此,劉季玉眾叛親離之下,惟開城獻降一途耳。

  衛將軍勿憂,若衛將軍率王師攻成都城,則衡必勸趙府君自東路西進,迫使劉季玉獻降焉。

  然則,衛將軍,衡所慮者有二,一為河北之袁本初;二為荊州之劉景升。”

  昨晚,黃衡也曾拋出同樣的問題。

  趙旻已經為其人解答。

  今日,黃衡實則是在考校衛府這一眾謀士們的能力。

  首發&:塔>-讀小說

  然而,衛府如今最不缺的,恰恰是謀士。

  賈詡呵呵一笑,起身作揖。

  “公度無需擔憂。先說劉荊州,驃騎將軍而今坐鎮南陽宛城。

  老夫保證,劉景升必不敢出兵焉,否則,驃騎將軍將直取劉荊州之江陵、襄陽。

  再看袁本初。一者,左將軍劉玄德坐鎮東郡,袁本初不敢同時與某主衛將軍、劉玄德為敵;

  二者,天子而今血脈無疑,確為先帝之子,何況而今某主衛將軍奉主上以從民望。

  袁本初若伐某主衛將軍,將無異於篡逆,且將受天下士人口誅筆伐也。

  故而,愚以為其人四世三公,又身居大將軍高位,必不敢如此妄為。”

  袁紹故吏董昭也含笑作揖。

  “公度多慮矣!袁本初因其人新敗之故,內部矛盾愈發尖銳,且其人與某主公不同,其人慾出兵,當先徵求河北士人同意方可。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以昭愚見,今天下士人心向漢室者過半也。袁本初便是欲興兵,恐亦不可行焉。”sxynkj.ċöm

  袁紹能力、威望和決斷當然毫無問題,但其人與趙旻截然不同,其人沒有為數近十萬的中軍。

  如今袁紹一方,沮授、審配二人,皆有數萬部曲。

  且因為袁紹此前已敗過一次,還當了一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者,所以明年其人若再出兵…

  沮授、審配二人肯定不願意。

  再者說來,諸君別忘了,白馬渡已不是官渡之戰前的那個白馬渡。

  袁紹渡黃河,又豈是那麼容易之事?

  【作者題外話】:白馬渡如今已成堅城,袁紹自己渡河可以,率軍渡河恐怕不容易。

  《幼學瓊林》是我國古代經典的啟蒙讀物。

  漢末當然沒有瓊林宴,因為那是自北宋開始的。

  塔讀@^>

  之所以大家認為大國醫治病慢騰騰…那都是託了時方派的福。

  謝謝你啊,辨不準證怨生藥材不好的時方派。

  前文多次提及,張魯軍隊的戰鬥力極差。

  曹操本因漢中地形險要,已經準備撤兵。

  劉曄苦勸之下,曹操令劉曄督後軍攻一下試試看,結果…

  魯先鋒張衛與曹操交戰潰敗,漢中小朝廷就此土崩瓦解。

  (曹操)既至漢中,山峻難登,軍食頗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國耳,何能為有無?吾軍少食,不如速還!”--《魏書劉曄傳》

  (曹操)便自引歸,令曄督後諸軍,使以次出。

  曄策魯可克,馳白太祖:“不如致攻。”遂進兵,多出弩以射其營。魯奔走,漢中遂平。--《魏書十四劉曄傳》

  啊這…竟如此簡單?

  首發&:塔>-讀小說

  可惜曹操沒能繼續聽劉曄的,以至於張郃據守五十餘日後,被張飛大敗。

  (張)魯降,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張)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魏書張郃傳》

  綜上,建安二十年(西曆215年)可謂風起雲湧。

  雖然戰爭規模不大,僅僅是局部的武裝衝突,但幕後卻波譎雲詭,險些掀起滅國級別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