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二百零一章 二虎爭,大戰終2(第2頁)

  劉備將那一晚之事原原本本講了出來。

  他們三人正奮力突圍之時驟然聽得一聲大喝。

  “敵將休走!”

  聲音剛落,一人一馬,便如神兵天降一般殺至三人近前。

  劉備失聲驚呼:“雲長!雲長欲殺我乎?”

  那人陡然一震,難以置信地看向鐵甲及半張臉已被鮮血染紅、頜下微須的劉備。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主公!主公何以在此?”

  淳于瓊急聲道:“此非敘舊之所!我等當速速突圍!”

  劉備揚起手:“且慢!仲簡兄,雲長既在此,我等必可突圍,何不趁此混戰良機,盡焚糧草輜重?”

  淳于瓊當機立斷,其人喚來自己的本部司馬,喝道。

  “速將糧草輜重營帳點燃!其後隨我等突圍!”

  於是乎,隨著數股大火照亮天際,後寨很快化為一片火海。

  在關羽掩護之下,淳于瓊、劉備和魏延,這才得以突圍。

  也因這熊熊大火,淳于瓊僅能帶一部親衛騎兵突圍。

  想起趙旻的話,淳于瓊不顧劉備等人勸阻,執意向濮陽城而來。

  結果…

  塔讀^小說<a href="/cdn-cgi/l/e<br>
  董昭饒有興致地看向劉備。

  “玄德,若某所料不差,後寨恐有五十萬斛糧草?”

  劉備再次長嘆,眼中滿是惋惜。

  “公仁兄,不止五十萬斛,黎陽之糧草,幾乎盡皆屯於後寨,故而後寨有近六十萬斛糧草。

  幸而子龍多次遣部曲押運糧草至本寨,否則…唉!”

  董昭捋須大笑。

  “如此說來,後寨大火後,曹孟德而今兵卒當所剩無幾乎?”

  關羽忍不住道:“以關某視之,曹孟德之兵卒,而今尚可戰者,至多一萬五千也!”

  劉備搖搖頭:“雲長謬矣!如此火勢,又有袁軍阻攔,恐僅餘萬人可戰。故而,曹孟德而今,惟有據寨固守耳!”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本書中官渡之戰,若無趙雲,袁紹恐怕要輸。其人即便不輸,也將是一場險勝。

  曹操、荀攸、賈詡加郭嘉的威力,確實非同小可。

  接著上一章,繼續為您說。

  另外兩條佐證如下:

  其一是沮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該條材料出自《獻帝紀》。對袁曹一類的僭越者,劉艾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此語悖慢至極,不見於《三國志》。

  沮授說紹雲:……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獻帝紀》

  然則,袁紹周邊不是烏桓、鮮卑、扶余,就是黑山賊和匈奴,其人“挾天子”能號令誰?

  是這些雜胡認大漢天子,還是褚飛燕這個反賊尊天子?

  哦,號令兗州曹老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呵呵。

  曹操陣營中,關於“如何利用天子謀取霸業”有兩條出處。其一是荀彧的“奉主上以從民望”,其二是毛玠的“奉天子以討不臣”。

  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魏書十荀彧傳》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魏書十二毛玠傳》

  辭令上看,荀彧為柔、屬王道;毛玠為剛,屬霸道。但措辭均比沮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和藹得多。

  實際在《三國志》中,“挾天子”之語出自諸葛亮,用來罵辱曹操。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蜀書五諸葛亮傳》

  考慮到《獻帝紀》作者劉艾曾在長安擔任過侍中(190-195),系時事親歷者。頗疑陳壽此處是利用諸葛亮的“敘事視角”,來影射曹操的不臣之心。

  換言之,在時人筆下,袁曹一丘之貉,均是“借王道之名(奉主上)、謀霸道之實(挾天子)”的野心家罷了。

  其二是荀彧“度紹不能成大事”。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荀彧投曹,本傳稱其“認為袁紹終無所成”。在《政在家門與漢末袁氏政權》一文中,則被引申為“荀彧看出袁紹有不臣之心”,故出奔東郡。

  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魏書十荀彧傳》

  有趣之處,是《三國志》的成書背景、恰好是“荀彧直系子孫、把持西晉高位”的敏感時期。故《志》對荀彧本人,頗多避諱。

  比如人所共知的“鴆殺”被美化為“憂死”云云。

  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魏書十荀彧傳》

  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時年五十。--《後漢書荀彧傳》

  荀寓(彧孫)官至晉尚書、寓子荀羽亦為尚書;荀悝(彧曾孫)為晉護軍將軍,追贈車騎將軍;荀愷(彧曾孫)為司馬懿外孫,官至晉徵西大將軍;荀顗(彧子)入晉為司徒、太尉、太子太傅。滿門朱紫,顯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