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得子伯,獲益多上(第2頁)

  最後,其人微微一笑:“曹孟德及荀公達演練戰術之時,老夫便已收到董府君秘信。

  於其時,老夫便已知,此乃荀令君一石三鳥之計也。

  荀令君欲耗盡袁曹二軍實力,全其人與曹孟德恩義,助衛將軍誅除國賊。衛將軍以為然否?”

  趙旻頷首:“正是。然則,何為子伯先生所言之隱患?”

  對不起,自易教授大放厥詞、口吐芬芳之時起,雲某便已對其人粉轉路,再也不關注其人。

  其人洗白鴉片戰爭,大談特談歷史虛無主義,鼓吹西方而貶低神州…呵呵,我只想說,對其人封殺得好!幹得漂亮!

  塔讀@告^在線免。費閱&讀!

  魏武濫殺如此,豈有半分公德義理之心?

  曹公基業以權謀霸術而成,既行霸道,與之相伴者,必是累累白骨、滾滾頭顱。

  曹公非善類,卻焚書以安眾心。這與其真實面貌嚴重相悖。

  如此行事,恰恰源自“居約易出人下”。

  兵弱敵強時,曹操往往表現出謙虛豁達的一面;強弱易主後,曹操則兇形畢露,濫施屠刀。

  曹操勢單力孤時,不僅謙恭下士,連叛將也不加處置;還要提攜重用、甚至給叛將加官進爵。

  兗州魏種,為當地豪族。曹操入兗州(192)後,為籠絡地方強宗,舉魏種為孝廉。

  注:孝廉,即“孝子”與“廉吏”。郡國按每二十萬人舉一人。東漢末期,“孝廉”淪為世家大族操縱地方選舉的工具。

  凡郡國,歲盡遣吏上計,並舉孝廉,郡口二十萬舉一人。--《續百官志》

  兗州之亂(194)時,曹操堅信魏種不會棄他而去。不料魏種卻投降呂布,抽腫了曹公的臉。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曹公大怒:

  “魏種要是被我抓住,就死定了!跑吧,跑吧,跑到蒙古和越南吧(北投匈奴、南投百越)!否則等待你的只有一死!”

  初,(曹)公舉種孝廉。兗州叛,公曰:“唯魏種且不棄孤也。”

  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武帝紀》

  結果呢?

  (曹公)既下射犬,生禽(魏)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

  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屬以河北事。--《武帝紀》

  魏種必死之人,曹操卻食言而肥,不僅不處置這個叛將,還任用魏種為河內太守,屬以黃河以北之事。

  注:河內,拱衛京都洛陽的“三河”之一,屬司隸校尉部。建安四年曹公破眭固,進屯河內。三河:即河東、河內、河南。

  魏種自兗州之亂(194)叛變,至河內被擒(199)已逾五年。曹操釋而不殺,卻委以重任,為何?

  首發&:塔>-讀小說

  因為此時(199)恰好是官渡之戰(200)前夕。

  曹操不敢激怒世家大族和地方強宗,擔心他們叛應袁紹。所以魏種這個反骨仔,雖然惡臭,也只好捏著鼻子繼續重用,以收買人心。

  與魏種類似者,還有東平大姓畢諶,青徐豪霸徐翕、毛暉等。

  此類叛將,或為地方強宗(畢諶),或有外家撐腰(臧霸),曹操皆不敢殺。不僅不殺,還要繼續重用。

  (畢諶)亡歸(呂布)。及布破,諶生得,眾為諶懼。

  (曹)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武帝紀》

  畢諶為東平國(兗州)強宗,故叛降呂布之事,竟一筆帶過;沒受任何處分,還做了魯國國相。

  兗州亂,(徐)翕、(毛)暉皆叛。後兗州定,翕、暉亡命投(臧)霸。

  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霸不從命。太祖嘆息,乃皆以翕、暉為郡守。--《魏書十八》

  徐翕、毛暉,有“青徐黑道”臧霸罩著,曹操就不得不繼續用之為郡守。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非出本心,實不得已。

  曹公勢強之後,一改舊習,對叛亂者可謂心狠手辣。

  劉備叛逃徐州,闔門慘死。

  先主臨豫州,住小沛,數喪嫡室。--《蜀書四》

  昌霸作亂東海,梟首示眾。

  昌豨復叛,遣禁徵之。禁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魏書十八》

  注:昌豨即昌霸,豨應為貶義代稱。

  伏完暗通獻帝,夷滅三族。

  (曹公)遂將(伏)後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後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後漢書卷十-下》

  可見曹公“善待叛將”,是有條件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客居兗州、根基未牢時,不得不擺出一副寬大為懷的嘴臉。

  兵強馬壯、掃滅群雄後,盡誅叛臣,殺雞儆猴,彰顯天威。

  曹操地位微賤時,不僅從善如流,對豪門望族更是尊奉有加;甚至敢駁袁紹面子、保護地方豪門。

  弘農楊彪、魯國孔融,皆漢末清流,出豪門望族。在士人中威望極高,名震天下。

  袁紹與楊彪、孔融不睦,點名讓曹操替自己殺了他倆。

  曹操當時寄人籬下,兵馬錢糧皆仰仗袁氏。

  曹操畏懼袁紹,更畏懼士族清議。不敢冒天下大不韙、擅殺名士,以失人望。

  故楊彪、孔融暫免大禍。

  袁紹宿與故太尉楊彪、大長秋梁紹、少府孔融有隙,欲使(曹)公以他過誅之。公不從。--《魏書》王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