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令至,戰將啟上(第2頁)

  由此可見,漢末亂世到底有多殘酷。

  從這時期開始,畝產量比粟,也就是小米高的小麥和水稻,漸漸成為天下的主流主糧。

  也難怪趙旻和陳登三句話不離糧食,蓋因如今天下乏糧。

  所以,兩個農博士就此展開激烈討論,也就不足為奇。

  待船隊行至開陽附近河道,趙旻和陳登二人匆匆下船,策馬行至開陽城外臧霸大本營。

  在臧霸的中軍帳內,趙旻終於見到了不一樣的臧霸。

  因為臧霸終於換上了劉氏冠、直裾窄袖深衣,顧盼間頗具威儀,儼然一副封疆大吏派頭。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其人麾下之孫康孫觀昆仲、尹禮、吳敦赫然在場。

  這幾人,趙旻當然都認識。

  除這幾名泰山猛將之外,頭戴進賢冠、著直裾玄色深衣的步騭也在帳中,他身邊,則是一名與趙旻年齡相仿的銅印墨綬俊朗武官。

  前文提過,秩六百石以上、兩千石之下的縣令、尚書、御史、長史、曲軍侯、軍司馬等文武職,皆佩銅印墨綬。

  見趙旻進帳,帳內之人皆深深一揖。

  “參見主公!”

  “屯騎司馬伏雅見過衛將軍!”

  趙旻抱拳還禮,對眾人說句“免禮”之後,便看向那俊朗青年。

  屯騎司馬是屯騎校尉麾下軍司馬,位階與趙旻開篇時的偏將軍軍司馬等同,皆秩千石。

  在漢靈帝劉宏初設西園八校尉之時,隸屬八校尉之一屯騎校尉的屯騎司馬一職,算是妥妥的縣處級。

  口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但在如今…呵呵。

  伏雅是國丈伏完嫡次子,伏完將次子安排在其人麾下…

  看來故車騎將軍董承的悲慘下場,給伏完帶來的精神衝擊足夠大。

  然則…

  如此戰戰兢兢的伏完,居然也敢派出次子率宗族部曲對抗曹老闆?

  此事頗為耐人尋味。

  您品!您細品!

  趙旻懶得和伏完的政治信號伏雅廢話。

  “屯騎司馬,點齊兵卒,我等須即刻開拔!”

  他復又看向臧霸:“宣高兄,兵馬已點齊?”

  首發:塔.讀~小<說

  臧霸躬身抱拳:“回主公,我部四萬三千精銳步卒,隨時可開拔!”

  趙旻對此極為滿意,不枉他提前派步騭趕來協助臧霸。

  為安泰山諸將之心,趙旻特別強調了一句。

  “此戰之後,若我軍僥倖獲勝,旻必向天子討詔,論功而厚賞諸公!”

  對“論功”二字,腹黑男咬得極重。

  臧霸大笑著抱拳。

  “主公但請放心,我等必奮勇爭先,不落人後!”

  趙旻含笑頷首:“宣高兄,子山,屯騎司馬,隨我登船!”

  因為趙旻苟到習慣成自然,所以他忽略了自己如今完全可以硬懟的事實。

  但趙旻的擔心也完全不是多餘: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如今剛豐收,袁紹不缺糧!

  趙旻硬懟袁紹,結果真不好說!

  伏雅是伏完釋放給趙旻的一個政治信號。

  那麼問題來了,伏完怎麼知道的趙旻?

  伏完派伏雅來琅琊又是為了什麼?

  伏完在許都有什麼謀劃?

  伏完和楊彪搭沒搭上線?

  後文,雲某自會說明。

  下面雲某簡略說一下漢獻帝劉協之事,或可藉此讓諸位大大對漢末亂世殘酷,有更直觀地認知。

  漢獻帝東遷,並非因為以董承為代表的“董卓系餘孽”。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以楊彪為代表的“公卿大夫”。

  以丁衝、王立、鍾繇等人為代表的“親曹勢力”。

  他東遷的目的特別簡單:吃飽飯!

  前文提過,興平之亂,長安乏糧。

  興平二年(195)李傕、郭汜在長安火併的時候,城中已斷糧許久。

  是時天炎暑熱,人盡寒心。皇帝欲求牛骨五具以賜朝臣,竟一無所獲;僅得米糠數斛、腐牛骨數具。

  諸侍臣皆有飢色,時盛暑熱,人盡寒心。

  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賜左右,傕曰:“朝餔上飯,何用米為?”

  乃與腐牛骨,皆臭不可食。--《獻帝起居注》

  腐肉上青蠅亂飛,蛆蟲橫行,帝國君主和滿朝公卿,就靠著這些東西為生。

  密碼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宮禁之外,帝國百姓已開始互相殘殺,啖食人肉。整個長安呼號淒厲、惡鬼盈路,淪為一片人間地獄。

  是歲,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獻帝紀》

  長安斷糧的原因,要從去年的“馬騰兵變”說起。

  馬騰駐守郿縣,郿縣有董卓存糧的郿塢,所以關中不應該缺糧!

  (卓)築郿塢,高與長安城埒,積穀為三十年儲。--《魏書六》

  注:“廣積糧”的手段,常見於亂世軍閥。同時代公孫瓚、曹操、自己提出這句口號的朱元璋等均有類似政策。

  而馬騰駐守郿塢…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他叛亂!

  糧食去哪兒了,還用問嗎?馬騰也不容易啊,人家要養好幾萬騎兵呢!

  郿塢叛變,引發了興平二年(195)長安的集體斷糧。

  密碼五六37四三陸七伍

  於是出現天子公卿吞噬腐肉,民間百姓自相殘食的恐怖故事。

  李傕、郭汜的關中賊軍,此時也無糧可食。為了維持士氣,便放兵摽掠。

  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魏書六》

  本就飢寒交迫、命在旦夕的百姓,慘遭賊軍洗劫——且不說這賊軍昨天還披著官服;三輔人戶更加窮困潦倒,一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