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一十五章 勸鍾繇,分糧草下(第2頁)

  至於印綬…這還用說?暫時先刻假章唄。

  難道趙旻還真去尚書檯找尚書令荀彧走授官流程?別鬧了!

  趙旻如此說,只是不落人口實而已。

  讀者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華歆躬身作揖:“歆敢不肝腦塗地!”

  這段時間,華歆、魯肅、諸葛瑾和嚴畯等人時常探討軍政,華歆受益匪淺,同時也有心牧守一方。

  他本為豫章太守,有執政一方的經驗。

  嚴畯、諸葛瑾見狀也各抒己見。

  張繡、劉曄、魯肅也忍不住發言。

  一時間中軍帳內人聲鼎沸。

  趙旻撓了撓頭。

  他心道:老子是不是太苟了?老這麼下去確實不是辦法…

  於是乎…

  趙旻清了清嗓子,制止了眾人繼續發言。

  讀者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諸公,既如此,旻便索性於今日授官。”

  他其實早該如此。

  “子敬暫任衛將軍司馬,子揚(劉曄)暫為衛將軍府長史,子瑜(諸葛瑾)及子山(步騭)同為衛將軍府主簿,曼才(嚴畯)與元直(徐庶)為從事中郎,翼德將軍為偏將軍,輔弼豫州牧玄德公。

  餘者如仲德(程昱)、公仁(董昭)、顏良三位,暫任原職不變。伯寧、元龍、季弼三人(弘農三人組),待我攻下許都,一切皆由天子定奪!”

  中軍帳內,眾人紛紛行禮謝恩,心中充滿信心。

  幕府司馬相當於太尉,長史相當於司徒,主簿職責比較雜,相當於尚書令、司空兼少府,從事中郎相當於九卿中的太常、郎中令、廷尉、衛尉加太僕。

  雖說這些官職不高,但這都是可由漢帝劉協批准的正規官職。

  況且…正所謂水漲船高,趙旻將來若如周公一般正式執掌大權,他麾下這些首批跟隨他的文武重臣,職位至少也是九卿、前後左右將軍。

  劉曄、魯肅二人,位列三公問題不大。

  曹家父子加袁家曹叡不懂如何用劉曄沒關係,趙旻懂。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單論戰略眼光和戰略佈局這兩點,劉曄絕對算漢末三國一哥,比荀彧、諸葛亮、陸遜還要強。

  正史中的郭嘉雖也頗為了得,但絕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

  若按照正史排序,郭嘉排不進曹操謀士前五,其人後世評價還略遜於劉曄。

  水淹下邳這種罔顧百姓性命之計,連腹黑男趙旻都不敢用,能用者惟有曹阿瞞。

  這等毒計,郭嘉、荀攸這兩名出身士族之人想不出來。郭嘉、荀攸及曹操三人各自本傳,也證明此計確為曹操自己想出。

  趙旻的水攻,只侷限於戰場方寸之地;曹阿瞞淹的卻是整座下邳城,而且,注意,《武帝紀》記載為月餘!洪水漫城月餘,細思極恐,慘絕人寰!

  郭嘉遺計定遼東?拜託!若非張八百大發神威,陣斬蹋頓,曹老闆非死在白狼山不可!這一戰,曹老闆驚出一身白毛汗。

  回許都後,曹阿瞞便道:操前行,乘危以徼倖,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意為:我這次打贏了純粹是天命,不應該冒此大險,你們的建議是對的,以後不要怕給我進諫。

  官渡之戰郭嘉使的全是上不得檯面的詭計,曹操最終能獲勝,荀彧要居首功,使出偷襲袁紹糧道計謀的荀攸居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