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三章:勳貴的第二時代?(第2頁)

  剩下的四公爵俱在京城,身涉朝局,但是境況卻各不相同。

  英國公府樹大根深,成國公府自身難保,豐國公府風頭正盛,唯獨定國公府,在這一年多的朝局動盪當中,始終沒有任何的聲音發出。

  以至於,讓朝廷上下,都險些忘了,勳貴當中還有這麼一尊公爵存在。

  當然,之所以如此,原因十分複雜,和定國公府出身來歷,一貫風格以及如今面臨的特殊情況都有關係。

  初代定國公徐增壽,為中山王徐達之子,因在靖難之役當中,暗助太宗皇帝而被建文所殺,在太宗皇帝繼位後,便賜予徐增壽這一脈世襲公爵的殊榮。

  所以,單從爵位的來源上,定國公府便和其他兩府不同,因為無論是英國公還是成國公的爵位,都是源自於正面戰場上的軍功,而定國公府的爵位,嚴格意義上來說,算是保駕從龍之功,和軍功關係不大。

  因此,從根子上,定國公府就沒有上戰場的習慣和執念,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在朝中低調做人的風格。

  但是無論再低調,國公府就是國公府,自有其人脈,地位和作用。

  過去的這數十年當中,定國公府雖然很少直接上戰場,也並不會直接掌握軍權,但是,大多數時候,卻都在五軍都督府擔任職位,且十分受歷代天子的信任。

  所以,無論過去的幾朝,英國公府和成國公府各自如何起落,都會默契的點到即止,不會有真正的爭端掀起。

  因為他們清楚,天子可選的人,並不是真的只有他們兩府。

  這種特殊的地位和風格,同時也吸引了一批同樣在朝中不受待見的勳貴,也即是靖難中的降將勳貴。

  作為被招降的將領,無論是和以成國公府為首的一批太宗班底,還是和崛起雖然稍晚,但是身家清白的以英國公府為首的北征勳貴相比,都是有些受排斥的。

  畢竟,那個時候的勳貴還都是軍隊出身,對於受降之人,心中總是免不了有輕視的。

  這種情況下,這些降將勳貴為了不被排擠,自然而然的,就匯聚在了定國公府的周圍,形成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

  原本,這支力量雖然不強,但是,在朝中也頗有影響力。

  但是可惜的是,定國公府因為家風嚴謹,子嗣並不充裕,第二代定國公徐景昌有兩子一女,次子還是晚年所得。

  傳到第三代定國公徐顯忠,正統十三年病故,死的時候,只有一子一女,長子徐永寧更是隻有年方五歲。

  按照朝廷慣例,爵位承襲,若非特殊狀況,至少應該年滿十三歲,英國公府是因為張輔戰功累累,又是為國戰死,所以得了特恩,准許幼子提前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