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三十四章:有人來勸(第2頁)

  但是他還是要在今天,打消所有人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等危急時刻,早一天統一所有人的想法,便能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多一分勝利的把握。

  但是顯然,陳循和高谷所代表的侍從之臣,翰林清流,並不好對付。

  哪怕朱祁鈺已經用了各種手段,爭取到了兵部,戶部,刑部,大理寺等等一干衙門掌事官的表態,在這殿中營造了一種大勢所趨的跡象,他們二人依舊不動如山。

  跡象終究只是跡象!

  高谷等人不是那些容易糊弄的郎官,在宦海沉浮多年,他們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朝堂之上,最重要的是順應大勢。

  這不錯!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區分真正的大勢,和虛假的大勢。

  身在局中之人,最難辨別的就是這一點,但這恰恰是考驗一個官員政治能力的時候。

  有明一代,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嘉靖朝的大禮議和萬曆朝的國本之爭,到底堅持禮法是大勢,還是順從皇帝是大勢。

  對於嘉靖朝的官員來說,順從皇帝是真正的大勢,但是對於萬曆朝的官員來說,堅持禮法才是真正的大勢。

  通常來說,這種事情,除非塵埃落定,誰也沒有辦法言之鑿鑿的說,自己就是對的。

  就如於謙現在的主張。

  朱祁鈺自然清楚,他會贏,所以他主戰就是大勢。

  但是身在局中之人,卻並不知道他最終會不會贏,若是輸了,那麼于謙不僅不是功臣,更是千古罪人。

  放到崇禎年間,主戰的人難道就真的錯了嗎?

  未必,只是因為戰敗了,國祚不保,神器崩裂,所以遷都一說被後人認為是大勢所趨。

  高谷等人入仕多年,面對這樣巨大的抉擇,或許不敢說能夠準確的跟對大勢。

  但是殿中的局面,還是誑不到他們的。

  眼下看似群情洶湧,一面倒的支持于謙,但是實際上,局面遠遠沒有看起來惡劣。

  六部當中,只有兵部,刑部,戶部表明了態度,而且說話的人,都只是侍郎級別。

  其他的人只是沉默不言,未曾表明態度,所以看起來,好像是于謙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一樣。

  但是隻要王直,胡濙,陳鎰三人當中,有兩個人持反對的看法。

  那麼局面立刻就會倒轉過來。

  兩位尚書級別的大佬,加上翰林院的兩位學士,足以掀翻整個局面。

  這三位只要不表態,那麼事情就未成定局。

  這是殿中真正的局面!

  遠遠沒有到了,他們不得不妥協的地步。

  所以高谷的態度,依舊十分堅定。

  這些情況,朱祁鈺自然都是清楚的。

  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