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1190 各有所長(第2頁)

  所以,在紅土,減力發球往往更多選擇靠近身體的位置,也就是近身擠壓,反而要避免撕開角度讓對手奔跑起來,一旦奔跑起來,助跑慣性就能夠帶來力量和速度,這也能夠贏得一定借力打力的助力。

  不過,事無絕對,戰術的排列組合,永遠都是相對而言的——

  同樣都是減力發球,硬地近身擠壓、紅土撕扯角度,也偶爾會出現,沒有絕對正確的戰術、只有相對正確的時機。

  而且,硬地也好、紅土也罷,減力發球都不能經常使用,因為降低自己的發球球速,就等於拱手讓出發球優勢,等待被動挨打。

  像納達爾這樣,2005年到2014年,全靠二發統治紅土賽場,這也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不可複製。

  側面就能夠看出來,在這十年時間裡,納達爾登峰造極的底線相持能力和無與倫比的防守反擊能力。

  剛剛,高文就偷襲了一記減力發球,而且還是近身壓正手,正面挑戰納達爾的最強武器,卻因為突然性而取得奇效,輕鬆收入一分,然後就拿到了連續三個局點——

  在這一局裡,三分,三種得分方式。

  這也證明了格拉芙的觀點:

  其實,人們對紅土一直有著錯誤印象,彷彿任何比賽只要到了紅土,就會演變成為漫長的拉鋸戰,不僅難熬,而且無趣。

  事實上,真正容易陷入“無趣”窠臼的,反而是快速球場,比如草地、比如室內地毯,再比如快速硬地。

  這些快速場地沒有給予球員留下太多反應時間,“發球加正手”,甚至不需要三板斧,兩板斧就已經足夠,三拍之內解決戰鬥的分數貫穿始終,甚至沒有回合球,最後演變成為發球練習賽,全然沒有對抗。

  也正是因為如此,卡洛維奇的比賽往往很……“乏味”,沒有攻擊或者貶低的意思,但他的比賽基本就是發球、發球、發球,然後大部分時候都會進入搶七,偶爾一次或者兩次失誤,就決定全場勝負走向。

  但紅土球場則不同,球速放慢下來之後,一方面給予回合相持球更多時間,一方面也給予球員更多發揮空間,通過不同戰術組合、不同擊球手段、不同意外狀況來完成博弈,對體力和精力的雙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