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1093 其樂無窮


   記者們,過年了。

  印第安維爾斯,不愧是“第五大滿貫”,從話題到人氣再到討論度,全面爆發,絲毫不遜色墨爾本公園。

  而且,在澳網基礎上,居然還能夠更進一步,這個賽季的男子網壇,真的越來越好看、越來越精彩。

  決賽陣容,到底是期待“高文vs拉奧尼奇”呢,還是期待“高文vs費德勒”?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這都將註定是一場刺刀見紅的較量,足以和澳網決賽相媲美,聚集所有視線。

  等等,和澳網決賽相提並論?如果是“高文vs拉奧尼奇”,也同樣能夠相媲美嗎?

  不見得吧?

  事實上,如果拉奧尼奇真的能夠擊敗費德勒闖入決賽,那麼比賽的意義不同,但確實也將創造歷史。

  此前提到過,自2005年法網以來,四巨頭就再也不曾缺席過大滿貫決賽,至少一位四巨頭成員能夠躋身到最後階段,這一紀錄一直到2014年的美網被打破,高文和西里奇在半決賽雙雙爆冷完成會師。

  整整十年。

  這也是四巨頭巔峰統治的最直觀數據。

  大滿貫之外,大師賽也同樣如此。

  當然,大師賽的變數更多,四巨頭的統治力明顯鬆動,再加上四巨頭也不一定全勤參加所有大師賽,這也給予其他球員更多機會。

  儘管如此!

  自2005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以來,十年期間,九十項大師賽,四巨頭全部都被阻擋在決賽門外的次數,屈指可數:

  準確來說,九次。

  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的巴黎,2006年的漢堡和辛辛那提,2010年的印第安維爾斯和邁阿密。

  上述就是全部。

  一目瞭然。

  首先,年末的巴黎大師賽,這就是四巨頭統治力最鬆動的一項賽事,前後一共五次四巨頭集體無緣決賽。

  其次,2006年和2010年各出現三次——

  那是德約科維奇和穆雷都還沒有完成蛻變的年代,四巨頭的說法還沒有出現,男子網壇依舊是二人轉。

  但是,德約科維奇和穆雷完成拼圖之後,四巨頭全部缺席大師賽決賽的,就只有2012年的巴黎這一次。

  最後,最後一次四巨頭全部缺席大師賽決賽,那是2012年的巴黎,整整兩年前,又又又是眼熟的巴黎,當時費雷爾和揚諾維茨完成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