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1064 天壤之別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不喜歡高文。

  這是一個肯定句。

  而且,他沒有準備隱藏這一點。

  一直以來,他就是天之驕子,沐浴在讚譽和期許的目光之下成長,從網球學院到青少年時期再到轉入職業,無往不利,在同齡人之中,早早就展露出球王氣質,一路順風順水,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焦點。

  2014年四月,在年滿十七歲滿足Atp最低年齡限制要求之後,他第一時間就轉入職業,拉開職業序幕。

  輝煌,依舊——

  2009年托米奇之後,最年輕的挑戰賽冠軍;2004年加斯奎特之後,首位擊敗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十七歲球員;2006年西里奇之後,首位晉級Atp巡迴賽四強的十七歲球員;2003年納達爾和加斯奎特之後,首位年終排名躋身前一百五十名的十七歲球員。

  最年輕。

  首位。

  十七歲。

  儘管職業生涯剛剛起步,但圍繞著這些關鍵詞,他依舊是新生代最強者,承載著“95後”的希望曙光。

  媒體,教練,球迷……哪怕對手們,全部都在表達相同的想法,整個世界充斥著讚美與肯定。

  早早地,“未來世界第一”、“大滿貫冠軍”、“歷史創造者”等等關鍵詞,就已經和“亞歷山大-茲維列夫”這個名字捆綁在一起。

  壓力?

  他不在意,相反,他享受這樣的歡呼和光環,他享受這樣的讚揚和矚目,如同站在全世界的正中心。

  聚光燈,是屬於他的。

  無論他走到哪裡,光環始終如影隨形,群起追捧,萬眾矚目,即使在大滿貫大師賽的賽場也不例外。

  德國媒體振臂高呼著,貝克爾和格拉芙之後,德國網球的復興希望就落在這個十七歲年輕人的肩膀上。

  多麼美好。

  那種滋味,就好像站在山頂上,萬民臣服,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苦苦等待著他改變整項運動的命運。

  但是!

  高文出現了。

  他的世界,就如同沙子城堡一般,看似恢弘華麗,轉眼分崩離析,竭盡全力挽救,卻只是加速毀滅。

  去年七月,他們還在挑戰賽舞臺同場競技——

  儘管那場比賽,他輸掉了,但他並不在意,他相信自己只是一時大意,因為輕敵才導致了發揮失常;等待再次交手的時候,他就可以證明自己,他就可以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才是“95後”新生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