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九百二十六章:以民為本聖天子


  文華殿中,天子清朗的聲音迴盪四周,令得在場的一眾大臣,都不由自主的端正起了態度。

  自從土木之役以後,朝局紛亂,群臣和天子之間雖然說是磕磕絆絆,但是,終歸是漸漸磨合出了節奏。

  對於在場的一幫老大人們來說,他們這兩年掌握的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要跟著天子的方向走。

  雖然說天子是以藩王登基,但是,從登基以後呃種種表現來看,母庸置疑,天子早已經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施政方針。

  從一件件朝政事務的處理當中,老大人們其實也漸漸總結出了一些處事的原則和天子的底線。

  而這些,是在朝堂上進行政治鬥爭的根本。

  上次陳循在殿上發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那場早朝,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霧裡看花,只覺得裡頭深不見底,捉摸不透一眾重臣大老們的立場謀算。

  但是,對於現在在場的這些人來說,他們心裡卻是跟明鏡一樣。

  陳循之所以敢先罵吏部,再明目張膽的對上內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摸準了天子的脈搏。

  朝野上下風氣不振,已非一日。

  一方面,是因為當初王振擅權,慣於用各種手段剷除異己,朝中不少忠直之臣,或被罷斥,或被殺害,能夠留下來的,多是明哲保身之輩。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土木之役死了太多的大臣,這才兩年多的時間,遠遠不足以恢復幾乎斷代了的文武大臣。

  這一點,在勳貴當中體現的最為明顯,但是事實上,文臣這邊,其實也沒有好多少,哪怕在土木之役後,朝廷對於銓選的標準已經一放再方,但是如今的文臣一脈,也仍然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況。

  這種情況下,朝廷又有一樁樁的大事亟待解決,單是維持朝局的正常運轉,已是不易,何況再談官場風氣?

  但是,這種情況肯定是暫時的。

  以這些老大人們對天子的瞭解,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天子的施政方針的話,那麼母庸置疑,是以民為本。

  雖然說,他們沒有聽到朱祁玉對杜寧說的那一番話,但是到了他們這等地步,自然會自己去看。

  自天子登基以來,所作所為,皆是以朝廷社稷為重,以百姓民生為念。

  不提迎回太上皇,命太子出閣這種象徵意義更大的事,單說實事,無論是匠戶改制,修築大渠,還是開放互市,整飭軍屯,這些事情固然是為了解決當時面臨的某些困境,但是更要明白的是,如果不是天子堅持,這些事情原本都不必如此大動干戈。

  要修復邊牆,那麼加徵一部分徭役,再選緊要關隘優先營建,其餘隘口先放著便是,反正,紫荊關之戰後,瓦剌也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不可能再起大軍,南下攻明。

  當然,這些小關隘的邊牆不修,那些小股的部族劫掠,百姓抵抗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可是,從大局出發,朝廷也難,百姓們的日子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再堅持堅持便是,等過上幾年朝廷寬鬆了,自會慢慢修復邊牆的。

  完全沒有必要大動干戈,甚至要改掉朝廷長久以來的匠戶制度,只為了在儘量少加徭役的情況下,用最快的速度修復邊牆。

  以土木之役後的國庫枯竭狀況,朝廷上下,完全不會對此有何異議。

  但是,天子要做!

  因為邊境的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

  黃河氾濫,是朝廷多年難以解決的問題,沙灣口幾乎是年年築堤,年年決堤,年年賑災。

  即便是太上皇在位,國庫豐裕之時,想要讓黃河改道,從無到有修築一條大渠引水入沁,也不是容易下的決心。

  但是,天子卻偏偏不肯蕭規曹隨,硬是在國庫一窮二白的狀況下,壓著戶部撥銀出款,將大渠修了起來。

  還有開放互市,固然是因為當初和脫脫不花有約,但是,又何嘗不是不想苛徵稅賦,勞苦於民。

  互市現在雖由皇店代理,但是,進到國庫的銀子是實打實的,若沒有這些銀子撐著,要做這些大事,不知道要加多少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