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武 作品

1705節 無人可綁


  潛入閣樓中的人是岳飛?

  只要略懂華夏曆史的人,莫不知曾有個民族英雄在背部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字。

  和如今的青少年紋身不是家事,需要國家來束縛不同,當年那人紋身,並非耍酷或精神迷失,卻是將信念刺在肌膚、銘刻在心間,而且一生奉行!

  岳飛嶽鵬舉如何到了這裡?

  沈約一時間想不明白,可他知道若是岳飛在此,聽到他們議論國家大事的時候,就絕對不會選擇出手。

  岳飛定會關心國家大事,也絕非衝動盲目之人。

  事實證明他沒有想錯,那蒙面人數次眼露激動,凝神傾聽他們的交談,沒有絲毫要廝殺的意思。

  梁紅玉不知沈約深意,卻被往事激出了感慨,“這大宋素來重文輕武,將不知兵,歷來掌兵權的除了狄大將軍,範公外,盡是碌碌無為之輩。”

  她說的範公自然就是范仲淹。

  那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清醒人物!

  雖是大宋文臣,卻少有的錚錚傲骨!

  在西北,若非范仲淹力挺狄青,狄青雖難以死在夏人的虎狼之口,卻可能死在宋人文臣的唇槍舌劍下。

  范仲淹先狄青一步倒下。

  當所有外族人將狄青視為戰神的時候,大宋內部的文臣卻視狄青為眼中釘、肉中刺,極力想要除之。

  自古以來,這種可笑且可悲的事情時有發生。

  沈約略知這些事情,暗自感慨。

  他對韓世忠的上策並沒有太多質疑,畢竟韓世忠真正征戰疆場二十年,用兵目光還是獨到的。

  他沈約擔心的卻是——若沒有他沈約支撐,一心出戰的韓世忠只怕比狄青下場更慘。

  這才是他始終遲疑的原因。

  “劉延慶以為大功可以輕易到手,哪想到他的兒子劉光世不過是個膏樑子弟,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梁紅玉仍不懂沈約的心思,帶著厭惡道,“軍機瞬間百變,郭藥師、高世宣順利攻入燕城,陷入巷戰中,可劉光世居然沒有及時趕到支援。”

  手中重重一頓茶杯,梁紅玉不平道,“高世宣和一幫西北軍盡數戰死,郭藥師苦戰逃離,然後遼人趁機一鼓作氣的擊潰宋軍,若非世忠拼命斷後,阻擋些時間,劉延慶說不定早死在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