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1071 倒鉤迴旋


  一區。

  費雷爾發球,迪米特洛夫接發球。

  外角?內角?近身?

  一般來說,一區選擇外角需要勇氣,往往通過內角壓制反手,這樣的戰術策略更加合理也更加普遍。

  更何況,此時球場對面負責接球的是迪米特洛夫,單手反拍的不穩定性,在接發球環節也非常明顯。

  從戰術組合來說,內角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但這是固定套路,太過理所當然,容易被對手識破策略。

  反而是偷襲外角,往往能夠出其不意地製造驚喜。

  關鍵在於,上一分,在二區,費雷爾偷襲了一個內角,試圖壓制高文的正手,結果被高文正手的細膩處理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那麼轉換陣地,費雷爾會繼續偷襲嗎?繼續打破套路嗎?

  博弈與計算。

  這就是網球的魅力!

  迪米特洛夫完完全全專注在比賽上,大腦又重新開始運轉起來——

  也許是因為雙打比賽沒有包袱,也許是因為並肩作戰分擔壓力,也許是因為高文的態度感染了情緒。

  也許全部都是,但不管如何,似乎重新回到了軌道上。

  正手?反手?

  反手!

  迪米特洛夫移動了。

  原因很簡單,費雷爾的性格就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沒有小心思沒有多算計,保守和穩定是關鍵。

  越是緊要關頭,就越是容易回到自己最習慣最舒適的模式,這是人性的弱點:

  比如,賽點。

  左腿,一蹬,一衝,身體就已經推送出去。

  內角!

  猜中了。

  果然!

  關鍵時刻,費雷爾選擇內角,壓制迪米特洛夫的反手;而且,角度沒有完全撕扯開,介於中路和內角之間,一看就知道,費雷爾希望保證一發成功率,增加一發的威脅,避免陷入二發睏境,保守了一些。

  蹬地!

  揮拍!

  迪米特洛夫的單手反拍,流暢而瀟灑,不同於瓦林卡的剛猛,更加接近於費德勒的靈動,宛若劍客。

  從揮拍動作到擊球效果,迪米特洛夫和費德勒都有著太多太多相似之處,唯一偏差,可能就是靈感。

  一點點靈感,卻能夠賦予網球截然不同的特質。

  長劍出鞘!

  迪米特洛夫的整個擊球,行雲流水、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