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261 幸災樂禍(第2頁)

  “薩沙,你的回答似乎就是生搬硬套同一句話,你準備就這樣回答所有問題而不敢說出真實想法嗎?我以為你和其他球員不一樣,更加誠實也更加勇敢。”

  是激將法,也是鼓勵法。

  記者的話術不得不說高明,年僅十七歲的小茲維列夫還是太稚嫩,一下就被套了進去。

  “我不是。我沒有。”

  “我不認識他,即使是現在也依舊如此,我甚至不記得他叫什麼名字,他的名字太拗口了,沒有人會花費時間去記住一個沒有世界排名的傢伙。”

  轟!

  炸了,終究還是炸了,小茲維列夫終究還是沒有能夠忍住,噼裡啪啦地就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記者們一個個都亢奮得不行,然後問題就源源不斷地往外拋。

  “但是,他闖進了決賽,這也意味著他不再是無名氏。”

  不需要記者提醒,小茲維列夫也知道這一點——

  自己一再強調那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傢伙,結果那傢伙就闖入決賽,打臉著實來得太快就如同龍捲風一般,這讓小茲維列夫憋屈得不行。

  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天半決賽,小茲維列夫憋著一口氣,火力全開,打出一場精彩的比賽,奉獻了抵達賓厄姆頓以來的最佳狀態,然而沒有人在乎,記者們提都沒有提起,話裡話外全部都是那個傢伙。

  該死!

  然後,小茲維列夫就以一種撞牆的方式回答到,“但我會擊敗他的。”

  面紅耳赤的模樣暴露出內心的氣急敗壞,眼神裡的狠戾還是能夠看出年輕人的煩躁和輕浮,所有情緒都張牙舞爪地往外冒,記者只需要輕輕撩撥一下,休眠火山馬上就進入爆發模式。

  似乎不滿記者的窮追不捨,小茲維列夫又補充了一句,“我會贏得冠軍的。”

  擲地有聲!

  鏗鏘有力!

  同樣的話語卻是不同的感覺,前面經紀人/公關人版本,彰顯的是年輕人的昂揚鬥志;後面小茲維列夫版本,展現的則是年輕人的傲慢和狂妄——

  當然,也能夠解讀為年輕人的朝氣和熱血。

  重點不在於話語,而在於媒體的解讀。

  於是,當天晚上社交網絡的新聞也就呈現出這樣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