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 作品

182 戰術提升(第2頁)

  對高文來說,體力消耗應該會加速。

  對薩基森來說,全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應該更加困難。

  天氣,是公平的,那麼就看誰能夠更好地適應天氣情況,然後率先衝過終點線取得最後的勝利了。

  薩基森抬起頭,舉著手裡的網球,向球場另一側的高文示意,表示自己已經做好發球準備,然後往前走了小半步,站在底線後面,開始拍球。

  今天的比賽,高文猜中了硬幣,但他選擇了場地,將率先發球的權力讓給薩基森。

  薩基森有些意外,因為他自己也喜歡率先發球。

  此前提到過搶點打法的代表人物,錦織圭、施瓦茨曼、弗格尼尼,他們因為身高限制,發球普遍不強,所以他們更加傾向於率先接發球;但薩基森稍稍不同,191釐米的身高,這就是發球的先天保障。

  客觀來說,發球並不是薩基森的強項,他就是典型“空有身高卻不會發球”的代表,否則他的全美排名也不會一直在三十名開外徘徊了;但發球也不能算是薩基森的弱項,身高至少保證了發球質量的下限。

  所以,薩基森並不介意率先發球。

  至於高文為什麼要讓出發球權,薩基森完全沒有思考。

  而且雅典此前的比賽,如果猜對硬幣的話,高文全部都選擇發球,今天卻是例外,以高文的比賽風格來看,必然是有所佈局的,薩基森也全然沒有深想。

  反正,登場擊球就是了。

  很快,薩基森就感受到了衝擊力,哪怕大腦沒有轉動,身體也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壓力和氣浪。

  砰!

  砰!

  第一聲,是薩基森的發球。

  第二聲,是高文的回發球。

  紮實而清脆的擊球聲,製造出一種撞牆的效果,可以看到,薩基森的第一記發球習慣性地瞄準了外角。

  倒不是因為高文正手相對不穩定,而是薩基森的一套戰術套路:

  利用外角發球將對手拉出場地之外,對手勉強觸球回過來,大概率是斜線,因為身體重心失去控制,很難控制住拍面,斜線是條件反射的選擇。

  哪怕小概率是直線也沒有關係,因為薩基森往往會把角度完全撕扯開來,壓制住對手的揮拍空間,回球的速度和力量都會遭到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