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加蛋 作品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土改方案(第2頁)

  儘管合資的芯片生產線還沒有正式安裝調試完成,但研發工作是必須要走到前面的,黃令儀設定的研發中心第1個目標,就是要在一年半的時間之內,力爭突破5英寸一微米級別芯片的工藝生產技術門檻。

  黃令儀提出的這個研發目標,以國內的條件而言,難度堪稱逆天。

  目前國內引進東芝的生產線之後,由原來國內最先進的742廠五微米技術提升到了三微米,在此基礎上,黃令儀在三微米技術還沒有徹底消化的情況下,用兩年內突破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微米技術,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而且芯片更新換代的速度要遵循一個“摩爾定律”,這個定律從芯片誕生開始一直到後世幾十年的時間跨度裡,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任何芯片的研發,都無法跳出這個定律的框定。

  摩爾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的經驗之談,其核心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芯片,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雖然這不是科學定律,但這條定律確實精準的預言了芯片產業的走向,而其中也是與芯片產業的特性是分不開的。

  芯片的晶體管尺寸的減小,有兩個效應:一是提升了芯片功能,降低了成本,二是利於設計,於是為了更好的提高競爭能力,芯片產業必須不停的改進工藝,減少晶體管的尺寸。

  至於為什麼一代新技術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那是因為一代新技術的研發要有幾個步驟,首先要用三個月制定規格選擇工藝,然後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工藝完成設計,最後需要三個月使其能量產,如果產品是公司獨佔的高端產品,那麼這一過程可能需要兩年時間,如果產品有很多競爭對手,那麼這一過程必須在一年半內完成,否則你很快會喪失技術優勢,緊接著也會喪失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在芯片競爭中徹底出局。

  稍微次一級的芯片生產工藝技術,段雲還可以依靠國內市場賺取利潤,但如果段雲想搶佔國際市場,那就必須要有頂尖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