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加蛋 作品

第七百一十四章 電子工業區


  段雲對於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一直都很嚮往,作為一名穿越時代的人士,他深刻的理解深圳在其後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怎樣的輝煌和鉅變。

  限於內地政策的飄搖不定以及國企之間的資源壁壘,段雲很難在周邊找到合適的代工廠,無奈之下只能將目光放在遠在千里之外的深圳。

  深圳特區的開放,顯示了那個年代領導人的膽魄和智慧。

  在1979年的時候,深圳還無非只是一個小漁村,當初他叫做寶安縣,1979年3月化作深圳市,1980年8月國家在深圳開設財經特區。

  在1984年的時候,深圳特區電子類產品的工廠主要集中在當時的深圳郊區,也就是今日的上部一帶開發輕工業小區。

  在華強北進入開發時,其中一件首要做的事情就是拆除碉堡,1979年以前在邊防第1線深圳,邊防軍和當地民兵老百姓一起修築了大量的軍事同事,有縱橫交錯的防禦通道,有鋼筋水泥的堡壘,而在不到兩年之後,這裡的大部分防禦公司都已經被拆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新建的廠房。

  雖然說那個時候的深圳政策上的優勢很大,中央也給予了足夠的自主權,但實際上在深圳特區成立之初,想在這裡辦私營企業也是有一定門檻的。

  彼時的國內私營企業,無論是技術資金還是人才方面,都非常的匱乏,絕大部分根本無法通過審查,所以最先進入特區的其實是一些國企和科研院校的單位。

  深圳上步輕工小區建立之後,電子工業部,兵器部航空局進駐了一大批“華”字頭的電子企業,諸如愛華,金華,華髮,振華,華聯……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華強北是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中國的第1臺國產雙卡收錄機就誕生在這裡。

  這個時期的深圳電子廠還主要以代工為主的“三來一補”企業,“三來”是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而“一補”是指補償貿易,這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的創立的一種企業合作貿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