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奶酪 作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 片場驚變(上)


  距離第五輪直播錄製僅剩四天,秦絕在車裡把劇本翻到夾著書籤的那頁,低頭細看。

  最後這幾場戲裡,除了背景需要的群眾演員外,唯一和她有對手戲的只有薛媛。

  實際上,秦飛燕和薛鈺二人的相遇相離在拍攝順序上是完全相反的。秦絕跟薛媛在外景處拍的是兩人的最後一面,今天拍的才是初遇。

  聽上去有些諷刺,卻又剛好印證了著兩個角色間的緣分,不論初見還是別離,都是生活中沒頭沒尾的一個片段。

  不過細究起來,根本原因其實是薛媛表示自己對威亞不適,曲楠這才把她需要吊鋼絲的場次挪到了最後面。

  哪怕重複ng,也有至少兩天的時間去適應調整。

  對於動作戲,秦絕不說十成十,也至少有八分的把握,但演戲時和對手演員的交互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兩方或多方需要彼此協調氣場和戲感。

  有時候單獨一方演技出眾並不會起到拔高的效果,反而會因差距過大顯得劇情割裂。舉個例子,若是宮鬥劇本里的某一幕戲的確寫著a角色要比b角色強橫,這時演員用氣勢強壓下去是沒問題的,但若是這場戲只是普普通通的對話交流、情感表達,並沒有爭吵對峙的戲碼,這時再有人片面把他或她的演技拉到最高,在作品呈現上肯定就沒那麼好了。

  這種情況,恰恰是那些中上流的導演要面對的。

  在他們的劇組裡,飾演主要角色的一般不會是沒有技術的流量明顯,但實力派演員之間的愛恨情仇就更多了,小到宣傳壓番,大到搶奪角色、品牌代言甚至著名獎項等等,有不少演員就等著在片場靠紮實的演技強壓對面一頭。

  甚至在界內,這種靠實力說話的方式反而會引起他人好感,收穫敬畏&

  不懂得為人物和整體作品服務,演技再強的演員,也不見得是個好演員。

  這是秦絕自己悟出來的觀點。

  她下了車,走去棚內化妝的路上還在思考怎麼把握好這個演戲的度,以數值來比喻,倘若吊了威亞的薛媛是6秦絕是9.8,那考慮到“接不住戲”的可能性,秦絕最好得把自己壓到7~7.5左右,省得兩方表演失衡。

  事實證明秦絕的擔心並無道理。

  她直到快做完妝造了才聽人說薛媛的保姆車到了樓下,等她穿好戲服走出去時,更是看見曲楠有苦難言的一張臉。

  “怎麼了?”

  秦絕順手拿著劇本過去跟他聊。

  “狀態不佳。”曲楠沒說主語,為難道,“我有點擔心……”

  “先定

  機位和景別吧。”秦絕沒多說什麼,“拍著看。”

  曲楠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另一個化妝間內。

  薛媛憔悴地坐在椅子上,眼睛腫得像兩枚核桃。

  她的狀態遠遠不止曲楠描述的“不佳”,幾乎是糟糕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