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奶酪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六章 第四輪《熔爐》反響


  鏡頭的推移不像在拍攝,彷彿給觀眾呈現出來的是一部紀錄片。

  沒有背景音樂,沒有後期音效,只有陽光“啊啊”的喊聲,聽著有些好笑,但他不出聲後,畫面就變得更加死寂,明明三人處在院子裡、陽光下,四面都是暖融融的,卻沒有任何聲音。

  視聽對比……

  有頗為專業的影迷忍不住為之一悸。

  語文閱讀理解裡常有一句“以樂景寫哀情”,其實放在影片拍攝時也是一樣的道理。

  福利院中琴、青和陽光三人或坐或站在日光底下,以暖色調為主,色彩飽滿鮮明,若是有無意中點進視頻的觀眾,或許還會納悶地去看音量鍵,懷疑自己是不是按了靜音。

  這是誰拍的?第二組不是沒有導演嗎?

  以視覺上的明麗襯托聽覺上的缺失,手法既刁鑽又犀利,根本不需要任何煽情的手段,就能讓觀眾無形中心中發擰。

  因為他們作為信息的接收方,無論是感官還是心理都會首先默認自己看到的是“和諧”的東西,這種和諧指的是音聲畫面的和諧,而現在,這部作品卻把這樣的和諧打破了。

  人對不和諧的東西天生就有敏銳度,一旦覺察,便會下意識關注,調度拍攝的人正是用這種方法讓觀眾們自發地意識到了“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反應過來“他們是聾啞人”、“這是聾啞人的世界”,緊接著再有所感悟。

  屏幕前的人像在觀看默片,漸漸的,他們也跟著沉默了。

  身上尚有淤痕的青和陽光的手語對話,伴著陽光悠然神往的模樣而同時出現的回憶片段,都以強烈的反差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

  一邊是正常人、大人的世界。

  一邊是聾啞人、孩童的世界。

  於是觀眾聽見了被琴揍翻在地的護工們骯髒的罵聲,聽見了每個孩子被“檢查”時周圍志願者淫邪的碎語。

  可同時他們看見的是聾啞小孩們茫然的臉。

  光天化日,這些沒有做錯任何事的孩子們就這樣被理所當然地欺負著。

  上帝視角為什麼

  叫做上帝視角?因為在神的維度裡,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樣的,螞蟻和大象並無不同。一視同仁,所以毫無波動,淡然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