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日本歷史:女天皇寵信和尚導致奈良時代政變


  日本奈良時代政變的起因:藤原仲麿是藤原武智麿的第二個兒子,不到四十歲就躋身殿上人之列。749年七月,聖武天皇讓位於有藤原氏血統的阿倍內親王(內親王即皇女所封之親王),就是孝謙女帝。同月,藤原仲麿拜為大納言,並在次月就任新設置的紫微中臺的長官——紫微令中衛大將。他的權力逐漸攀升,逐漸凌駕於左大臣橘諸兄和右大臣藤原豐成(武智麿長子,仲麿之兄)之上。

  藤原仲麿竭力維護已經逐漸跟不上時代需要的律令制,時隔十四年後,再度下令班田,並且調整服役男丁的年齡,以減輕百姓負擔。但對於當時的朝局來說,這也無異於杯水車薪——聖武天皇在位的時候就篤信佛教,下令各國都要建設國分寺和國分尼寺,在京都附近也大修寺院,建造大佛,耗費巨資,給百姓帶來沉重災難,聖武天皇雖然退位,身為上皇,這種行為卻並未停止。因此藤原仲麿的執政,未必能給底層民眾帶來多少好處,但卻得罪了相當多的貴族,尤其是新興莊園主階層。

  一方面因為執政者的專權,反對派想要推翻執政者,另方面執政者為了鎮壓反對派就更加肆無忌憚地攫取權力,兩方面矛盾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終於點燃了“橘奈良麿之變”的導火索。且說天平勝寶八年(756年)五月,聖武上皇去世,遺命以天武天皇之孫道祖王為東宮。然而據說這位道祖王在為上皇服喪期間私與侍童淫樂,行為舉止極度齷齪並且不敬,於是次年三月即被廢黜了東宮之位。

  道祖王是否真的那麼不堪呢?現在普遍認為,那是藤原仲麿的陰謀或者刻意誹謗所致——就象中國漢代被權臣霍光廢掉的昌邑王一樣。總之,為了立新東宮之事,孝謙女帝召集眾臣商議,仲麿力排眾議,擁戴和自己關係親近的舍人親王之子大炊王。最終,大炊王成為儲君,仲麿的權勢和聲望都達到了頂峰,他遂於第二年推動孝謙女帝下詔,施行其父藤原不比等制定但擱置了整整三十九年的《養老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