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咸豐為何只有慈禧所生的一個皇子?(第2頁)

  咸豐帝現在所有的重心都在這個即將出生的龍種上,每天他都要數次守在慈禧跟前,聆聽孩子的胎動。隨著胎兒漸漸長大,到第七個月時,他破例召懿嬪的母親帶兩名僕婦提前一月到宮中細心照料產婦。

  咸豐六年(1856)正月伊始,大腹便便的慈禧就成了宮中的重頭戲。盼子心切的咸豐帝早早地便讓太監們籌備懿嬪分娩事宜。正月初九,咸豐帝命欽天監博士張熙選“刨喜坑”的“吉位”,即滿族人用來掩埋胎盤和臍帶的吉地。張熙經過一番考察,選定了儲秀宮後殿東邊門為吉地,隨後三名太監刨好“喜坑”,兩名姥姥在喜坑前念喜歌,撒放一些筷子、紅綢子和金銀八寶,取意“快生吉祥”。

  正月十八,內務府送來精奇呢媽媽、燈火媽媽、水上媽媽各十名,慈禧挑了兩名名分最高、生過男孩的婦女備用,另有兩名經驗豐富的接生婆,從二月初三起,在儲秀宮“上夜守喜”,太醫院也有六名御醫輪流值班,以備不時之需。這種輪值直到分娩後的十二天才止。隨著預產期的臨近,新生兒的一切備用物品全部準備妥當。三月,慈禧臨近分娩時,各種接生工具、新生兒吉祥物等陸續運進儲秀宮,各班人員嚴陣以待。

  咸豐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午時,太監總管韓來玉向咸豐帝奏報:懿嬪巳時就已經坐臥不安。咸豐帝大喜,罷處一切朝政,專門在宮中等待“真龍”誕生。十幾分鍾後,韓來玉再奏,接生姥姥說懿嬪即將臨產。下午二時,韓來玉再報:懿嬪產下阿哥,母子平安。南中國烽火連天,宮廷內卻在張燈結綵,滿朝文武額手相慶。咸豐帝更是欣喜若狂,慎重地為新出生的阿哥取名為載淳,即後來的同治皇帝。咸豐帝即日宣佈:懿嬪加封為懿妃,於當年十二月舉行冊封典禮。各路接生姥姥、太醫、宮娥、太監論功行賞。不幾日後,咸豐帝又宣佈大赦天下,普天同慶達三天之久。

  按照清朝祖制,皇子生下來後,無論嫡庶,都由保姆抱出,由宮內專門的乳母哺乳,而生子的嬪妃安心休養生息。慈禧產後腸胃乾燥,御醫給她開了回乳生化湯慢慢調養,不久脈息沉緩,身體漸漸康復。載淳一週歲的時候,宮內大肆慶祝,咸豐帝再下諭旨,懿妃晉封為懿貴妃。

  但有人懷疑載淳並非慈禧親生,而是後宮他人所生,或是以女換男。有人說,載淳為咸豐帝后宮一個地位低下的宮女所生,當時慈禧無子,於是偷偷收養,暗中毒死其母親,咸豐帝得知消息時,慈禧已生子一月有餘。咸豐帝信以為真,大喜,為阿哥取名載淳,封懿嬪為懿妃。也有人說慈禧本生了個女兒,太監安得海勾結老太監汪昌,買通了穩婆劉姥姥,從宮外偷換了個男孩,即載淳。這一計劃是安德海一手導演,連慈禧都矇在鼓裡。當然這兩種說法都不足為信。慈禧生子的過程備受關注,每一步都興師動眾,並在宮廷資料中留下了詳細的記載,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作假,恐怕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