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南北朝十六國的胡漢分治


  歷史上著名的胡漢分治,是南北朝十六國時期一些少數民族的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管束各自的臣民,而實行的民族分治政策。

  那麼具體的什麼是胡漢分治呢?

  都有哪些具體的政策呢?

  想要了解什麼是胡漢分治,還要從它的背景開始說起。西晉末年,匈奴貴族劉淵統一了中原以後,建立漢國,他設立單于左輔、右輔,專門管理胡人。

  這裡的胡人就是泛指北方的各種少數民族。劉淵死後,為了能讓胡漢分治制度能更加齊全,他的兒子劉聰登上皇位後,進一步改善,完整胡漢分治制度,以他的兒子劉粲設立成大單于,繼而又設立左右輔,各自管理六夷10萬人的部落,每隔一萬人的部落時,他都設置了一位都尉,掌管部落;另設左右司隸,專門管理漢人,各自管理20餘萬戶漢人,每隔一萬戶設置一位內史大臣,總共43位內史。他這樣設置的實質就是依靠和利用匈奴以及其他胡人貴族專門打壓排擠漢人。

  後來,漢國滅亡,羯族首領石勒建立了趙國,同時,他也為了擠壓漢人,設立了內史大臣專門治理漢人,另外也設置大單于鎮撫,管理胡人。後來趙國為了抬高羯族人在當時社會的地位,給他們改名,稱為“國人”。之後,趙國君主又施行了嚴禁稱“胡”政策,凡是胡物都得改名。雖然石勒他嚴厲禁止胡人欺凌漢族的官僚和地主百姓,但其實並沒什麼收穫,有時連漢族在趙國朝內的那些高官也不能倖免。之後,後燕政權也都開始實行了胡漢分治制度。

  歷史上著名的胡漢分治是少數民族的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管束百姓,而實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麼胡漢分治是什麼時候的呢?

  歷史文獻記載,胡漢分治發生在中國古代十六國時期,當時天下大亂,民族之爭,國家之爭,導致天下處處都是戰亂,民不聊生。

  饑荒,病魔時時刻刻都發生在百姓身上。當時的少數民族漸漸崛起,開始有了與漢族平分秋色的實力,到最後,以至於實力超過了漢族人民。

  因而,在西晉末年,匈奴人攻入中原,打敗漢族以後,由當時非常有名望的匈奴貴族劉淵建立了漢國,他為了管理好國家,將漢族人民與少數民族,也就是所謂的胡人分開管理,設單于左輔、右輔,專門治理胡人,又專門設立了管理漢人的大臣,使漢人和胡人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生活各自的。劉聰繼位後,又進一步完善鞏固了胡漢分治制度。十六國時期的胡漢分治,使得漢人與胡人更好的相處,為國家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每件事情都會有利益和弊端。因為統治者是胡人的原因,胡人根本瞧不上漢人,在私底下,專門以欺負漢人為樂,在朝堂中,做生意上,各種陷害,而且強買強賣,通過各種途徑專門排擠,壓迫漢人。因而,國家表面看起來非常團結,其實內部卻早已經千瘡百洞,正因為這種原因沒有得到解決,加快了趙國的滅亡,也使胡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