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若塵夢 作品

第三百六十九章 遷越之民,篷艇逸聞(6k)(第2頁)

  原本入夢前胃峪送來請柬,要在東郭富陽裡宴請自己一行人,卻讓她莫名感到不去會有危險的事情,趙青也不再覺得是一件麻煩,相反,她現在卻覺得,此事未必就不能是自己的機遇。

  沒有像平常往返於會稽武院那樣光靠步行,這次她決定體會另一種沒經歷過的方式,因此在禹王宗廟外的一處港灣口,尋了一條正準備駛向東郭門的舫船,也不嫌船速的緩慢,徑直坐了上去。

  ……

  採用“加板於上”方式連接的舫,較之於單體船具有不少顯著的優點。由於舫有兩個船身,採用“加板連接的中間還有“橋”,這樣,船的總寬度就比原來的單體船大大增加,且在行駛時穩定許多。

  在三面方形的硬帆之下,看上去僅是堅固木棚的船艙顯得頗為普通,雖然足以裝載七八十人亦綽綽有餘,但裡面並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貴重的陳設,只有一些必要的傢俱和設備。

  其中最“奢侈”的裝飾,大概就是船艙內瀰漫著的木質香氣,那是船身經年累月沉澱下來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

  河風輕拂,帶著溼潤的清涼,吹過乘客們的臉頰,帶來了遠方的花香和稻田的清新味道,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水草氣息,亦與木質香氣互相交織,共同營造出寧靜而舒適的氛圍。

  因為是由兩條船合併而成的,舫船也遺留了兩處不大的船尾。兩個船尾之間相隔了三四丈的距離,形成了一片不大的水域。

  當船家開始啟程之際,趙青已搬了一隻小板凳,坐在舫船左尾的邊緣處,她身著淡青色的緞衣,頭髮只用簡單的一根青銅竹節簪盤起,平靜地望著眼前不斷退去、遠離的水面。

  在這座古城獨特的景緻中,水道是最具生命力的脈絡。蜿蜒曲折的河道如同城中的生命線,串聯起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此時此刻,那些疾馳而過的船隻,就像是沿著這條生命線上跳躍的音符,演奏出一曲綺麗婉約、韻質清新的樂章。

  它們或大或小,有的華麗,有的樸素,但每一隻都承載著各自的故事和生命。它們破水而行,像是在訴說著一段段或悲或喜的歷程。

  船身與水摩擦產生的輕響,宛如輕柔的越地樂曲,在每一個微小的音符中,都流淌著船隻與水之間的默契與和諧,深得平雕錯鏤之巧,齊奏曾嚨錘裕之音,讓人沉醉其中。

  這些船隻之所以擁有驚人的速度,並非因為駕般者的修為高超,以真力潛行於水底,猶如划槳般推動船隻前行,而是因為有位超然的高階修士,調高了城中河水流動的速度。

  能夠操控水流,使它們流淌得比平時更快,這種能力無疑已經超越了許多人的認知,而趙青感應著水中沉穩而深邃的力量,知曉水流之所以處於這種狀態,本質上源於河道內水行元氣的高速流動。

  繼續深究下去,水行元氣之所以會處於這高速流動的狀態,則並非是有高階修士在刻意地施法維持,而是此地天地元氣自然流淌的規則、流淌的方向,所發生的微小變動。

  或許,在外在的表現上,操控元氣和操控元氣法則之間看不出什麼區別,但實際上,這兩者就像是一件物品投下的影子,跟它真正的實體相比較一般,有著不可逾越的雲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