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投靠


  張信上前,拱手道:“新帝雖然登基,但來位不正,一旦天下大亂,他第一個要被征討,至於恭州軍,人力物力目前看來是最強的,但背後世家多,利益不均,分崩離析是遲早的事,而且張家這時候入局,並佔不了好處。”

  他的話引得族中之人連連點頭,張槐看著兒子這樣,心生驕傲。

  張族長笑著道:“分析的很有道理,那北方的沈青雲和南方的光淙,你覺得哪個比較好,亦或者,張家可以有更好的去處。”

  這個問題當場想肯定想不出來,張信早就琢磨這事了,也想過這個問題,當下只是停頓了一會兒,又繼續開口說。

  “光淙的人最多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聲勢也最大,但我覺得沈青雲更有前途。”

  這話一出,引得其他小輩的反對。

  “這話我不贊同,在我看來,沈青雲如今還是朝廷的人,他要是反了,天下人不會答應,亂臣賊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對象。”

  族中長輩有人附和:“不錯,這幾股勢力中,我也覺得沈青雲最不可能,或許有沈青雲在,新帝反而得了大助力,大周並不會亡。”毣趣閱

  這話引得幾個人反駁,“族老想的沒錯,但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先帝求助的紙條能公之於眾,讓天下人皆知,如果不是沈青雲有意為之,怎會如此,新帝絕對不能容忍沈青雲,一旦他歸附朝廷,殺身之禍是遲早的事。”

  張信接話道:“光淙那邊看著確實勢大,其頭領吳成功確實是個人物,幾乎叛亂的人都是他忠實的信徒,能收攏人心,但這種容易出現反噬。”

  族長迫不及待地問:“什麼反噬?”

  “一旦他做了錯事,或者品行出現了瑕疵,惹起了爭議,那些信徒越忠誠,反噬起來就會越厲害。”

  這話一出,現場安靜了許多。

  直到許久,族長道:“你想要投靠沈青雲?”

  張信回答:“是。”

  “張家與他有嫌隙,宋家的前車之鑑,你認為他不會對張家下手嗎?”張槐問道。

  張信堅定道:“不會,沈青雲並不是個斤斤計較的小人,宋家下人害死了他的大哥,而他只是讓宋家下人償命,宋家其他人被流放,其實他完全可以屠殺整個宋家,但他並沒有那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