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 作品

第232章 開弓的箭如何回頭


  兩年前阿始那賀魯被乙毗射匱可汗擊敗,差一點兒丟掉性命。多虧了唐軍收留並援助,才逃過了一場死劫。事後,他又被大唐朝廷封為瑤池都督,替大唐鎮守庭州這片膏腴之地。

  然而,阿始那賀魯卻不認為自己必須向大唐效忠。對他來說,兩強相爭,夾在中間者別那麼著急下注,待價而沽,才是王道。

  大食講經人第一次來見自己,只拿出兩百馱絲綢。第二次來見,就是一千三百馱貨物。那樣,第三次,第四次來見,拿出來的禮物,豈不更值得期待?

  若是將來大食與大唐鬥得兩敗俱傷,自己作為第三方,是不是就可以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故事裡那個漁翁?

  他雖然娶了很多可敦,但子嗣卻不旺盛,咥運已經是幾個兒子當中最出色的一個。所以,他即便心中對自家兒子再不滿意,也要耐心地,將自己的謀劃和選擇,講解給對方聽。以便父子兩個能夠默契配合,最終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

  會做夢的,不止阿始那賀魯一個。幾乎前後差不多時間,處月、處密、射脾、處月、契苾等部落的可汗,也紛紛趕在嚴冬到來之前,向臨近自己的其他部落,發起吞併戰爭。

  這些部落都沒有宣佈背叛大唐,但是,對於大唐地方官吏發出的制止戰爭命令,卻充耳不聞。有人甚至冒充馬賊,將前來傳令的官吏截殺在半路上,以便自己可以繼續為所欲為。

  正如同李世民最初所期待,在車鼻可汗斬殺大唐使團七個月之後,塞外和西域,那些野心勃勃的傢伙們陸續跳了出來。而駐守在西域和塞外關鍵城池中的大唐將士,也正如尉遲敬德所擔心的那樣,士氣一落千丈。

  將士們不明白朝廷為何遲遲沒有任何動靜,很多地方官員也不明白。距離遙遠,大夥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太子李治,已經斷斷續續監國了好幾個月,房玄齡病故,大唐皇帝李世民,連續幾個月來大多數時間,都在內宮靜養,很少上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對國家大事做出決策。

  天可汗可能不久於人世了,謠言越傳越逼真,從少數上層人物心照不宣的“秘密”,迅速向民間散播。很快,不僅塞外和西域人心惶惶,一些靠近邊境的城市裡,消息靈通的官員和鄉老們,也開始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