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燁樂 作品

567 寧王


  寧王宋丞應該算是整個宋氏宗室的異類,從小就與眾不同。

  大多數的宋氏子弟,是不愛江山愛美人……哦,不,是愛自由,不願意被皇位牽絆住自己奔向自己的腳步,不願意被那些繁文縟節、條條框框給牽制住,所以就想了各種藉口,想了各種辦法,遠離西京、遠離皇宮。

  但寧王特別不一樣,自從開蒙之日起,就展現出了他超乎尋常人的聰慧,表現出了他跟他的那些兄弟、族人完全不同的一面。那些負責教授皇子、宗室子弟學問的大儒們,對別的皇子、宗室子弟可能會有些不滿,但對寧王向來讚不絕口。

  唯一的遺憾就是寧王先天體弱,在武學上顯得就不那麼的優秀,但他卻熟讀兵法,也願意跟領兵的將領交談,甚至會在自己的寢殿擺個沙盤,覆盤每一場戰役。如果這場仗輸了,他會分析為什麼會輸,輸在哪裡,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得更好一些。如果這場仗贏了,也會弄明白比敵軍強在什麼地方,不足又有哪些,還需要改進的是什麼。

  雖然這樣的做法跟紙上談兵也基本上差不多,但也為寧王贏得了踏實肯學、不恥下問的好名聲。

  寧王十六歲的生辰一過,就離開皇宮開府建衙,先帝非常疼愛這個弟弟,直接冊封親王,並安排他到禮部去學習。

  當時,先帝登基也沒幾年的時間,國內的情況還算平穩,並沒有特別大的天災人禍,百姓們也算是安居樂業。但邊關的情勢就不是很樂觀,屢遭外族侵擾,邊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寧王本來是想著去兵部儘自己的一份力,雖然不能像很多兄弟那樣真正的到邊關去打仗,他也可以幫忙制定一些計劃什麼的。但沒想到卻被皇兄直接安排去了最清閒的禮部,要說他心裡不失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君無戲言,既然聖旨已下,就沒有更改的可能,寧王心裡再怎麼不樂意,也只能乖乖去禮部報道。

  不過,他去禮部學習的那段時間,正值當時的太后娘娘千秋,禮部上上下下都在忙著千秋大典。

  作為太后娘娘最小的兒子,寧王很樂意為自己的母親獻上一份孝心,所以,對先帝安排的那麼一點點的不滿,也隨著大典的舉行而消弭殆盡了。

  沈茶聽著宋珏的講述,心中的困惑越發的深了。她以前對寧王是隻知其名、不曾見過本人,也從來沒有聽過他的故事,因為她身邊的人,比如她的父親母親、薛伯父伯母、她的師父、晏伯都不曾提起這位王爺,她唯一知道的就是這位風光無限的賢王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