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武將開疆拓土,文官治國安邦。


                 翌日,辰時,長安城太極殿內。

  隨著萬年縣知縣彙報結束,重回其位,朝堂之上一時無人出列奏言。眾臣皆垂手而立,眼觀鼻,鼻觀心,料想今日朝會即將結束。

  龍椅上,身披明黃色龍袍的李世民,沉穩地站起身來,徐步走到玉階前方。

  他輕咳一聲,眼神緩緩掃過群臣,稍作停頓後,深吸一口氣,莊重宣告:於朱雀大街建造大唐英烈紀念碑之決策。

  李世民的聲音沉穩而莊重,穿透清晨微涼的空氣,迴盪在太極殿的每一個角落。

  他全方位地闡述了紀念碑對於大唐的意義,它不僅能銘記那些為大唐基業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將士,讓後世子孫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與犧牲,而且更是能激勵世人,弘揚忠勇之風,鞏固國本。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李世民的侃侃而談,原本寂靜無聲的朝堂,頓時炸開了鍋,頃刻間變得比菜市場還要熱鬧。

  尤其是朝中未能出征的一眾武將,頓時兩眼放光,神色激動。

  待到李世民話音一落,武將們呼啦一下全站了出來,對著玉階上的李世民一躬到底,扯著嗓子大喊:“聖上英明!”接著就是一頓讓二鳳羞得面紅耳赤的猛誇。

  繼而,朝堂之上數位重臣亦接連起身,或呈具體施行之建議,或表對聖上深謀遠慮之欽佩。一場關乎如何更優施行此計劃之熱烈討論遂展開,太極殿內瀰漫著前所未有之沉穩與共識,仿若空氣中皆洋溢著為國家未來戮力同心之堅定信念。

  在深入探討中,工部尚書段綸針對紀念碑的建造技術,以及建造材料選擇提出了詳細的規劃。

  他強調,除了選用最上乘的石材保證其歷久彌新外,還需引入最新的建築技藝,確保紀念碑的穩固性與耐久性,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越時代的標誌性建築。

  戶部尚書戴胄則從財政角度出發,提出應設立專項基金,確保紀念碑及其周邊設施的建設與維護費用充足,同時鼓勵民間捐贈,讓這項工程成為全民參與的盛舉,進一步加深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