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藍冰 作品

第493章 命運改變 不可思議


                 吳甡被赦回南京後迴歸故里,隱居往來於興化府第和與興化接壤的高郵司徒潭茆草塘(今司徒鎮曹張村)之間,甘於寂寞,於淡泊中安然。

  司徒潭,有他的田產;興化,有他在升為御史後改建、擴建的祖宅,東西兩院,前後八進;還有他在昇仙蕩邊築建的讀書樓。

  相傳元末明初,興化四聖觀的道長全真羽士柴元皋曾於此得道“昇仙”,仙逝而去。吳甡築樓於此,取樓名為“柴庵”,並以此自號,亦不無仰慕仙蹤之意。

  他的名中,有兩個“生”,一個獻給了他力不能挽的明廷,悲壯地失落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炎涼世態;

  一個就留給參悟大道、迴歸本真的自我,超榮辱,越窮達,致虛極,守靜篤,對蔭柳好花、春景春華,邀仙鹿為友,遣詩文作興吧。

  可他終究拋不開文人的稟賦,身居鄉野,仍心憂社稷,魂牽故國。

  “一樓雖小萬卷富,俯瞰南津煙靄間”。春燈燕子,秋雨螢光,殘夜凝寒,沉沉漏盡,吳甡在這裡念舊君,懷故國,反思歷史,總結教訓,整理詩文,筆底尋求安慰,書裡找尋共鳴。

  他將居官時歷年奏疏整理而成的《柴庵疏稿》、雜述一生遺事的《憶記》、記載性理格致之言的《寤言》、輯採漢晉唐宋將相事蹟的《安危注》,還有《柴庵詩文集》、《嘉遁堂集》等,一卷卷著述就這樣把他的晚年充填起來,鋪陳開來。

  直至1670年,清康熙九年,82歲的吳甡在興化居所安然去世,葬高郵司徒潭張家莊。

  四牌樓上,增添了一塊屬於他的“平章綸閣”匾;

  吳氏府第西側南城內大街上留下了一座“父子科第”跨街牌坊;

  他的故居,蒙積著640多年曆史的霜雪風塵,偎居於陋巷深處,也僥倖躲過無數次劫難而存留至今。

  那時候在現代的顧橫,讀到這段歷史時,只覺得相府高風已杳,侯門顯赫不再。那曾有的騰達,已失落在過去的塵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