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溪凰躍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子嗣之憂(第2頁)

  果真害得是親力親為,有所操勞。

  方才能收穫頗豐。

  單純的聽其講述,見識有限,還是行不通的。

  曹操眼見著其子丕的見解頗為沉穩,心下間亦是生出喜色。

  隨之,他轉念一思,又不由念想道:“丕兒如今是大有長進,植兒倒是在權術方面略有不逮,心思都在舞文弄墨上。”

  腦海裡一提起其餘的子嗣,他卻是不自覺的有所憂色顯露於神色間。

  自從昔年的宛城一役,令他痛失愛子昂後,他對於膝下的子嗣就格外的上心。

  本來膝下有一天生神通,博古通今,令他格外的看重。

  但卻上天

  可時至如今。

  他隱約間有所失望。

  概因能勉強承繼他衣缽者,唯有曹丕爾!

  其餘諸子,都各有所缺。

  次子曹植平素不喜處理政事,心思都放在舞文弄墨,整日與一幫學子專研學識。

  在文藝方面,亦頗有他之風。

  這也令曹操有所慰藉,平日裡格外喜愛他的因素。

  但治國理政,卻並非是飽讀聖賢書就成。

  更何況,如今江南尚且還有孫、劉兩雄並立。

  想要穩定國政,守土不失。

  絕非易事!

  故而,近年來他就著力培養諸子,態度也嚴厲許多。

  至於曹彰,則是一記勇夫爾。

  若是率兵征討一方,方為良將之才。

  決無安邦定國之才。

  而其餘的諸子,不僅僅身份上嫡庶有別,亦是泯然眾人。

  伴隨著自己年歲越發的衰老。

  他卻發現,目前能勉強堪當大任者,唯有長子丕了。

  特別是此番遠征漢中敗退。

  曹操愈發能明顯感覺自身不像先前那般體力充沛,精神逐漸有些不濟。

  諸多情況都已是證明著,他以垂垂老矣!

  若不安定好身後事,即便魂歸九泉下,也將不能瞑目。

  一時之間。

  曹操心下忽是沉思了許多。

  而此時一側駐足的曹丕眼瞧其父愣神半響,他亦並未出言提醒,而是靜靜侍立一旁,耐心等待著。

  好半響,曹操方才是出言道:

  “丕兒,你方才所述,對局勢的基本判斷都是很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