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465章 新錢法在遷都後


                 四人傳閱本章,皆是連連點頭,不太明白之處宋璟則耐心解釋。

  “此次新錢法與以往大同小異,面額改進與黃金兌換關係倒是頗為亮眼,相信頒佈後民間不會有太多反對,可伊闕縣侯為何此時才提起這事?”

  戶部尚書楊崇禮,弘農郡公,隋煬帝楊廣之曾孫,齊王楊暕之孫,後隋皇帝楊政道之子。

  曾任太府少卿,在任清勤嚴謹,錢物出入皆親躬查看,清楚無誤,甚有政聲。

  對韓斌搞出來的珠算很是青睞,只是不喜其對士族的態度,尤其前些日子在壽安當眾斬殺楊盛恩之事,讓他寫了無數奏本彈劾韓斌。

  眾人很清楚他挑不出新錢法的不足之處,只是出於私心給韓斌上點眼藥,希望皇帝能懷疑他的用心。

  “伊闕縣侯不太涉朝政,這時能出主意,估計也是廣平無意間和他說起的,對吧?”

  宋璟一聽,歪了歪嘴,無奈的默認了,也算變相承認自己原錢法的不足。

  工部尚書韓擇木,曾任常侍,修得一手好書法,尤其擅長隸書。

  對於韓斌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倒不是有什麼私交,而是改進了造紙和活字,還有李琮時不時改進的工具,都常讓他想把韓斌調來工部。

  水泥問世後韓斌沒有藏著掖著,而是直接將配方交給工部,還讓家中匠人指導使用,這份心胸韓擇木自問是做不到的。

  所以韓擇木對從韓家挖來的工匠很照顧,也算投桃報李吧。

  宋璟和蘇頲靜候著李隆基的指示,他倆相信以李隆基的智慧不可能被楊崇禮句廢話左右。

  事實也是如此,李隆基只是瞟了眼楊崇禮,毫不在意的說道。

  “有臣獻策乃國之大幸,惡錢殘幣之事於太宗時便是頭疼的問題,弘農郡公不必為了個不爭氣的小輩誤了國事,再說了,韓斌不也受罰了嗎?”

  破點小財對韓斌來說算是受罰嗎?你知道他攬了多少名聲,那名聲可是建立在楊家兒郎性命之上的。

  心裡大罵李隆基偏袒韓斌,嘴上卻什麼也不敢說,楊盛典也不爭氣,與士族組建的不良人剿滅維摩教敗的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