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398章 士族間的矛盾


  三日後,新建的不良人南下。

  類似任務本不應顯於人前,不良人也不該如出征般的集結,但武思不願意。

  他覺得士族是天下貴族,以煌煌之師行清剿之事名正言順,怎能偷偷摸摸!

  此言得到各士族大力支持,科舉的失利讓他們顏面盡失,就算有士族子弟考中進士,也多不如六部直招之人的品級高。

  為此他們沒少向李隆基表達不滿,可惜現實狠狠的打了他們的臉。

  先不說李隆基打定主意要啟用貧寒學子,就說同臺競技比拼策論施政,士族子弟多有不如。

  想想也是,一方面是商人工匠之子,從小耳濡目染,讀書之餘所思所想都是自家營生,有書中知識加成心中更有千般主意,哪是隻會讀書的酸腐能比的?

  國家運行首重錢糧,李隆基命殿前論錢糧倉儲,工商子弟各出奇謀。

  比如各地都有存糧的習慣,而存糧數卻不與當地百姓數量掛鉤,導致災禍一起,等不到朝廷賑災便出現流民餓死,存糧甚至連應急都做不到。

  各地向朝廷繳糧過多,路途損耗過大,鄉鎮一級也應適當存糧,錢糧入賬州府監管,來年若剩餘錢糧可投入當地建設。

  也有人上書朝廷,常平倉多有蟲蛀鼠咬當用水泥築倉,改造倉房通風避免屯糧腐壞,更是殿前畫出改造圖紙。

  那倉房設計連韓斌看了都驚歎古人的智慧,用最簡單的通風達到堆糧的散熱目的。

  面對相同的問題,士族子弟只有引經據典弔書袋,不是古來有之便是先賢規矩,聽的李隆基一陣頭疼。

  甚至還有極個別傻逼把天災扯上天道輪迴和帝王德行,李隆基能忍才怪,當即把這人趕到洛水河堤工地,讓他看看經常決堤的地方,人們是怎麼對抗天災的。

  殿前比試在李隆基的呵斥中落下帷幕,士族們丟了大臉,必須找回顏面,他們現在太需要聲威正其名。

  不然等遷都後,定然會大力推進行六部直招的取士策略,士族優勢將蕩然無存。

  一大早鄭山雄拉上盧承適來找花無常,剛坐下就聊起了殿前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