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一百六十九章:詩與酒


  “張大人威風不小呀,賜婚乃皇權,還是說你能替陛下賜婚?”姚崇的聲音不大,所有人卻聽地不敢出聲。

  也是這句輕飄飄的話,把張說微醺的酒意吹散,連滾帶爬的出班大呼有罪。

  李隆基雖然皺起了眉頭,卻也沒處罰張說,只是淡淡的問了一句“何時上任”。

  還用想嗎?回了聲“明日一早”就深深的拜了下去,本來還想在洛陽多賴一段時間,多走動走動免去嶽州之行。

  這下好了,不走也得走,還得走的快,因為李隆基就差沒直接叫他滾了。

  欲做月老的李隆基討了個沒趣,沒再說話,看來心情有些不好,喝上兩口酒就瞟一眼張說,看著後者很不自在。

  主辱臣死,主生氣臣也可能會死,張說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讓李隆基心情好起來,就關係到他是否會老死嶽州,或是死在路上。

  “陛下,今遷都大喜百官齊聚,何不留下詩篇以傳世。”見李隆基心情不大好,蘇頲提出了作詩。

  作詩歷來是酒宴中的必備節目,也是一些士子展示才情的最佳時刻,如果運氣夠好被上官看中,平步青雲也是常事。

  蘇頲在文壇的地位與張說不相上下,由於他繼承了許國公的爵位,不少讀書人也常用‘燕許大手筆’形容二人,可見才華之高。

  文學青年李隆基同志果然心情大好,逐下令撤去歌舞,樂師撫琴輕奏編鐘以襯,在大殿中營造出祥和的環境,多位內侍已展紙研墨,等待大作降臨。

  做為倡議人的蘇頲作第一首詩是規矩,道了聲獻醜,款款而出:“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成蹊點更飛。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一首《桃花行》引得眾人叫好,李隆基也誇了聲好景緻,便賜下一杯酒。

  韓斌也附和了一聲,心裡卻道:“春天早過了,還寫桃花,看來古人作詩也未必應景,敢情他們平日作詩就是為了此時。”

  作為另一個文壇大家的張說,剛才居然沒想到可以用作

  詩來挽回聖心,讓蘇頲拔了頭籌,自然不能甘居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