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作品

第五十二章:龍門山下


  河道解封后,韓斌就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封地,畢竟是縣子,還是朝廷官員,按理說早在朝廷開印前,他就應該回到洛陽。

  伊水縣一處不適合耕種的土地,成了子爵府宅基地,向禮部官員核實建房的禮制,得知只要不逾越禮法,子爵府可以隨韓斌的意願建造。

  最早選址時,韓斌希望在龍門山,那裡地勢高,還臨近伊水,無論是哪個季節,整個伊縣的風光都盡收眼底。

  結果就是被噴一臉,說建府於龍門之上,是僭越皇權的想法。

  禮部甚至打算以此為由,上報朝廷削爵去官,要不是獨孤源及時攔下,韓斌準備把他們都丟下伊水餵魚。

  在這個什麼都大不過禮法的年代,想建府於龍門的韓斌,也只有另選他處。

  此處之所以稱之為龍門,正是因其地理位置,香山與龍門山隔伊水相對,河谷兩岸崖石壁立,形似天然門闕,也稱之為伊闕。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沿兩山崖壁開鑿石料供給洛陽,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初唐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才有此光景,據說那座盧舍那大佛,是按武則天的容貌雕刻而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詩雖然指的是江南之地,可用在這也無比貼切。

  由於伊闕正對洛陽皇城大門,也有一個說法,真龍天子之門,故有龍門之稱。

  丈量土地尺寸,定好開挖標識,就帶著人動手開挖。

  說實話,大唐對勳貴的照顧還是非常多的,建個子爵府,派出了將作監的大匠,還補助些建造費用。

  可在韓斌看來,這些大匠多數是一幫木工,混凝土澆築的基礎,看得他們目瞪口呆,預製的水泥地下排水管,化糞池處理系統。

  由其是那鍋爐房,連通的鐵管可以把熱水送往每一個房間,節省了很多燃料,還能保證時時有熱水。

  淨水裝置更是奇思妙想,子爵府外的溪水被引入一個大池子,池子裡鋪了一層木碳,上面還鋪了細

  砂和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