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若事實無法稱為事實(第3頁)


  是否有被濁仙腐化的同黨,終究只能算作江河心裡的一個猜測。

  他可以為此而做出一定防範,卻不能因為這莫須有的罪名更進一步。

  而有關崔蘭香的疑問,江河也難以過多追究,只得先默默觀察之後再下結論。

  他們的目光,最終還是放在瞭如何進行人口普查之上。

  受限於技術,鯉國查辦戶籍的方式,哪怕過了千年,也仍是比較樸素、直接的國民主動上戶,輔以戶部小吏明察暗訪的方式一同進行。

  如若不想打草驚蛇,最好還是延續歷年來的制度。

  如此一來,便只需要考慮,要藉著人口普查的幌子,如何找出異狀即可。

  “首先,我們總結目的,從濁仙的目的出發,來反推他或許會做些什麼——”

  江河拿來書桌上的紙筆,開始往紙張上寫寫畫畫,

  “他有極大概率,是為了龍氣而來,而擷取龍氣,首先便要使大鯉身處危急存亡之中,讓龍脈現身。

  既然尋濁圖將他定位在錦京城,那便意味著他正在錦京之中潛伏謀劃——

  一個國家之所以面臨危亡,無外乎內憂與外患,如今的外患尚需要時間,才能造成威脅。濁仙若是想盡快完成謀劃,便只能製造‘內憂’。

  而最好的方法便是……”

  “引發國家內亂。”魚玄機斬釘截鐵道。

  江河點點頭,繼續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想要製造內亂,唯有煽動百姓,方有可乘之機。”

  薛正陽提出疑問:

  “可距離國師大典還沒過多久,鯉國正處上下一心之際,他若不汙濁百姓,又該如何顛覆民眾思潮?”

  而汙濁了百姓,又一定會被尋濁圖發現蹤跡,到時也能順藤摸瓜,找出真兇。

  但江河卻搖了搖頭:

  “錯了,真要說起來,鯉國並非處在上下一心之際。相反,此時此刻,或許正是人心起伏的時候。”

  “為什麼?”薛正陽與魚玄機皆為不解。

  江河嘆了口氣。

  他的思緒,忽然追溯到了那日斬龍節時,一位對國師提出質疑的老兵身上。

  他曾與那位老兵有過一番交流。

  當時的老兵,並不信任鯉國的國師會引領全國百姓修仙。

  更不信任鯉國能戰勝北方的蠻夷。

  他無法代表大部分人的思想,卻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思想。

  而‘大部分’的百姓,其實是盲目的。

  也不怪他們聽風就是雨,只怪他們得到信息的渠道太過稀少,沒有人能告訴他們‘真相’。

  而這般百姓,只需要稍微煽動一番,便足以形成排山倒海的壓力。

  而到時,鯉國朝廷根本就沒有解釋、闢謠的手段。

  因為:

  “因為鯉國已被蠻國欺壓數年,今年邊關又遭大敗,只得固守國門……而我們,尚還沒能拿出,足以帶領鯉國繁榮富強的鐵證。

  如今,不論是蠻夷的侵襲,還是公開講學,我們都還沒能做出實績,讓人信服。

  而這,也正是他們帶動人心,擾亂思潮的最好時機。”

  在這個世上,唯有事實才能擊垮謠言。

  可倘若事實還不能稱為事實。

  那麼謠言,便是事實。

  “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通過這次機會,找到那些對國家大勢有一定把握,但又極其不信任國家的群體。

  譬如退伍的老兵、不得志的書生、趨利避害的商人、還有那些沒有靈臺,修道無果的凡人——

  他們,是最有可能帶動風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