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576章 輿論戰場(六)(第2頁)

與薩鎮冰相比,程若凡就沒有歷史包袱帶來的心理障礙。從十三歲進入少年軍校開始,日本就是程若凡的假想敵。程若凡在28、9歲的時候就在戰場上擊敗了假想敵日本,現在面對日本防衛省總長南雲忠一中將,程若凡心情並不激動,而是禮貌的答道:“我們中國國防軍歡迎日本國防軍的態度,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船錨與等物品體積很大,需要吊車才能移動。中日兩國的軍人就在碼頭整理列隊,海上的兩國艦隊的成員則在船舷邊肅立。二十一響禮炮後,已經靠岸的日本海軍運輸船甲板上覆蓋的海軍用帆布被緩緩揭開,露出了下面北洋水師的遺物。

吊車的滑輪轉動,日本海軍人員將吊鉤扣在已經繫好的索具上,隨即向中國吊車的指揮員發去信號。轉輪轉動,隨著一陣金屬碰撞聲,索具在吊車牽引繩的拉動下全部繃緊。沉重的船錨終於脫離了日本海軍運輸船的甲板,使得日本運輸船的船身開始微微晃動起來。

在這一刻,中國國防軍軍樂隊開始奏起了為陣亡將士譜寫的軍樂。碼頭上各國記者們也開始拍照、攝影。將這一刻用鏡頭記錄下來。

十五分鐘後,BBC新聞臺中斷了由英國專家對此次中日聯合演習的分析,插入了最新的消息,“根據BBC前線記者的報道,日本防衛省向中國國防部移交了日本作為日清戰爭勝利紀念物的船錨與航海鍾等物。加上日本根據中日的東亞各地區政治未來協議,已經在實際上將臺灣的管理權移交給中國政府。除了馬關條約中滿清政府支付的戰爭賠償費沒有返還之外,中日之間因為日清戰爭導致的結果,已經被調整回傳統的東亞格局。在不久後,中日兩國軍方將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BBC將以最快速度將新聞發佈會內容向廣大聽眾進行播報。”

英國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忍不住長出口氣。最近馬克唐納政府接連召開了內閣全體會議,要求英國內閣提出有效推進中英關係的方案。阿瑟·亨德森覺得自己不太能理解一些內閣成員的心態,即將召開的第三次內閣會議了,在頭兩次內閣會議上,竟然有內閣大臣委婉的提出,“英國政府完全沒有傷害中國民眾的想法,難道中國人不具備理解這個事實的能力麼?”

如果阿瑟·亨德森是首相而不是外交大臣的話,他一定要把說這話的幾名內閣成員擼掉。所謂的英國政府沒有傷害中國民眾的想法,其實是英國政府制定政策的時候並沒把中國人當人看。就如打死一隻蚊子的時候,誰都沒想過要傷害蚊子,只是幹掉擾人清夢的任何東西。如果英國向中國進行這樣的宣傳,從結果判斷的話,還不如直接向中國宣戰呢。

而且這種說法無疑是要把所有責任都推到英國外交部身上。如果只靠英國外交部的宣傳便可以改變一個有著5億人口的大國對英國的看法,英國首相就該由外交部世襲,而不是由財政部第一大臣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