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傳文團長

“傳文,聽傳傑你有事找我?”

 

夏老爺子這段時間,總體還是挺悠閒的。

 

夏元璋到元寶鎮之後,年紀大了的夏老爺子,總算是可以放下春和盛的買賣退休。

 

每天喝茶看戲帶孩子,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小日子過的美滋滋。

 

夏元璋失去了旅順城的產業,對於夏元璋本人來說很痛苦,但是對夏老爺子不算是壞事。

 

不然夏元璋跟老丈人一家生活在旅順城,根本想不起來到元寶鎮繼承自家家業。

 

“確實有一些事,想要和您老爺子商量一下。從我父親先到關外落腳,到我們一家尋親到元寶鎮來,已經有好幾年。

 

鄉親們不嫌棄,收留了我們一家,我們一家都還沒有為相親們做過什麼。小子沒什麼本事,就只有一點拳腳、槍法還過得去,所以就想為咱們鄉親出一份力。”

 

朱傳文沒跟夏老爺子太迂迴,算是直接的就表示出了想法。

 

只是為了吃相好看,措辭稍微婉轉了一點。

 

“傳文,以咱們兩家的關係,互相幫扶是應當的,你需要我這把老骨頭做些什麼,直說就行了。”

 

雖然朱傳武說的已經很直白,但是夏老爺子依然沒有想到朱傳文的心這麼大。

 

第一反應是朱傳文是想依靠著家傳功夫。

 

在鎮子上開一家武館。

 

“老爺子,我想在我們放牛溝和咱們元寶鎮成立一個民團。一來是自己有件事情做,二來是保境安民回饋咱們鄉親。

 

要促成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各位鄉紳地主們的支持。

 

只是屯裡放牛溝範圍內的話,我們家倒是和鄉親處的也不錯。但元寶鎮的話,關係方面我們家實在不熟,需要老爺子幫著奔走一下。”

 

放牛溝的話,因為老朱家買了不少的爛地薄田,增加了屯民的收入,算是和屯民關係不錯。

 

但是元寶鎮的關係,老朱家還沒有發展到這邊。

 

“傳文,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成立民團,少說也要上百號人,幾十杆槍。不管是要人還是要槍,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夏老爺子聽了之後,倒吸了一口涼氣說道。

 

按著這個年代,當兵的兵響一個人每月一個銀元左右來算,一年的響銀就要一千多塊銀元。

 

這個年代槍也賣的不便宜,現代步槍滿清朝庭,朝外國兵工廠,成批的採購,就要十幾塊銀元,個人要去購買,也就只能更貴。

 

後勤方面需要配備一定的馬匹,平常的吃穿住用,人吃馬嚼又是一筆錢。

 

按著夏老爺子的想法,民團想要起步至少要三千銀元。

 

而且不是一次性投入,是每年都需要這麼多投入。

 

如果不是要花這麼多錢,那隨便一個人就都可以搞武裝。

 

這還是不搞事的花銷,如果要有什麼出動的需求。

 

花費更是會幾倍的往上翻。

 

春和盛已經算是鎮子比較大的商號,掏這筆錢出來,都很是勉強。

 

“老爺子,老朱家多少有一些家底,槍的問題老朱家可以自己解決。人員咱們暫時也不需要找那麼多。成規模之後,民團自己解決日常也不是大問題。咱不為了讓他們出錢,主要讓他們同意咱們成立民團就行。”

 

民團這種合資的武裝力量,朱傳文沒想讓別人出太多錢。

 

這個時候人都很現實,吃誰的響就為誰賣命。

 

民團的起步階段,誰佔了出資的大頭,當然就是誰來佔據話語權。

 

其實局勢這麼混亂的情況下,民團已經不必之前年代的百姓自保武裝。

 

在關外這片土地,誰拳頭大,誰就可以收稅的前提小。

 

辦民團,也就只有前期的投入。

 

等佔了地盤,能夠收取稅款之後。

 

民團還可以實現正向循環。

 

收更多的錢,就有更多的槍,有更多的槍,就可以有更多的地盤,有地盤就可以收更多的錢。

 

如果老朱家不是外來戶,跟山東老家朱家峪那樣都是姓朱的地頭蛇的話。

 

成為民團根本不用跟誰商量,經過誰的同意,拉著自己的宗親兄弟直接就可以搞起隊伍。

 

“資金不成問題,這個事情就不算難辦。既然傳文你有這份拳拳之心,老朽自然不吝嗇一點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