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隻魚 作品

第九十五章 大周冗官


                 「悼宗,叫出來也算是順口。」

  雙方各退一步的情況下,皇帝還是選擇給自己爹,爭取了一個美諡,廟號就採用了悼宗,這個勉強還算可以的做罷。

  憲文肅武宣孝皇帝,說實話,這個諡號對趙宗全來說,在當代就是笑話。

  在皇位上也坐了兩年出頭,趙宗全的事蹟跟這六個字字,不能一點關係沒有,只能說是毫不相關。

  給自己爹把後世給操持完,新帝終於可以忙活起了正事。

  「盛卿,大周朝的冗官如果解決為好?」

  盛長柏也有了和新帝單聊的機會。

  「冗官是大周朝立朝幾十年留下來積弊,改革起來千萬急不得。陛下你要有一些耐心,就算用幾年的時間,改變大周冗官的制度,那也值得。整頓好吏治,等到政通人和,也就可以著手全面改變大周積弱的局面。」

  既然要從根上,改變大周的積弱情況,那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政令,清查鹽鐵茶酒,各個地方稅款,澇一波短期利益,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第一步,還是要純化大周朝的官員隊伍。

  不把隊伍給純化,不管是什麼好的政令也都推行不下去。

  就和去年清查的鹽稅一樣,不整頓吏治,清查一次,好不上幾年,也就會恢復原樣,無非得利者,換了一些。

  現在大周冗官多,也就有優中選優,精挑細選的基礎。

  二萬多名官員,這個數量,相對於大周大幾千萬的戶籍人口,感覺下來好像不算特別龐大。

  但是考慮到大周還是處於封建社會時期,皇權不下鄉,全國只有四百個州,每個州幾個縣城不等,平常下來也就是三四個縣。

  一個縣城,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不會超過五個,一般也就兩三個。

  加上州府一級,路一級,中央一級的官員,明顯用不了這麼多人。

  就算給與各種滿編,朝廷有個大幾千號人,就足夠運轉。

  「處處都是冗官,應該從何下手?」新帝繼續問道。

  「想要減少冗員,無非就是少進多出。大周要改變這種局面,無疑是雙管齊下最為適宜。首先的話,大周朝的官制,到了改革的時候,需要裁撤掉多餘的衙門,改變任官制度,使官員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減少內耗,空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