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君子六藝


                 送走了袁氏夫婦,華蘭的未來大哥和大嫂,盛長柏才算是清閒了下來。

  盛長柏就又找上了在家摸魚的盛紘:「父親,孩兒要練騎射,還請父親為我請一位武術教頭。」

  「練什麼騎射,好好讀書,爭取早日登科考上進士,你的時間一點耽誤不得。」

  盛紘對盛長柏的人生規劃很明確,就是好好讀書,科舉中進士。

  老盛家的地位,遠還沒有給孩子蔭封的資格。

  培養孩子,顧不得孩子那麼多的興趣愛好,一切都要以科舉為第一目的。

  科舉考什麼,盛家的孩子就學什麼。

  當然了因為作為通判的官員子女,盛長柏還是有不小的優勢。

  大周朝的科舉,沒有明清那麼多的程序。

  一共只要過三關就行,簡單的來說,就是州試,省試,殿試三關。

  州試考過了,就成為舉人,有了參加省試的資格。

  大周朝並沒有秀才這個文人階層,是個讀書人就可以稱呼一聲秀才,文人最低的功名就是舉人。

  省試可以說就是明清的會師,在東京汴梁舉行,是科舉最重要的一關。

  考中了之後,就可以說得中進士。

  殿試可以說和明清時候,已經沒什麼區別,基本不會罷黜,只是起到一個排名次的作用。

  盛長柏這個通判之子的優勢在於,可以在老爹任職地的地方,參加為官員子女準備的特別州試,名曰「別頭試」。

  不佔本地士子的舉子名額,而且錄取率頗高。

  所以,大周朝知州,通判級別以上的官員子孫,只要正經讀過書,取得一個舉子的資格就不難。

  「父親,君子六藝,一曰禮,二曰樂,三曰射,四曰御,五曰書,六曰數。」

  盛長柏拱手說道,用孔子的話,開始規勸起了自家老子。

  盛長柏就是這個性子,性情方正,在整個盛家,除了盛老太太,就沒有盛長柏不敢教訓的人。

  張口就是,聖人語錄,引經據典,讓盛紘都不好反駁。

  「柏兒,你是否因之前遇襲的事情,生出的練武自強之心?」盛紘沉思了一會兒問道。

  「父親,侍人不如自侍,人之為己者不如之為人者也。」

  遇襲之事,確實是盛長柏想到的一個光明正大練武的藉口。

  如果還是和之前一樣,只是練習拳腳,盛長柏當然不需要和盛紘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