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明代客店(第2頁)

  既然是特供官員使用的地方,那麼一定是比鋪舍與客店都要安全了。

  鋪舍就是十分簡便有一個休息的地方,遇上急件,走到半途到了這裡,又夜路難行,就入住鋪舍,過一晚再走。

  客店就是由私人開設賺取錢財的客棧和旅店,這跟現代的酒店、客棧相類似,一般往來和商販和普通流動人口,都是住這種客店了。

  明初的驛站很多,30里路就會有一個;而鋪舍更頻密,每十里路就一間;客店就要看城鎮的商業情況了,這是當然的,流動人口多的地方,才會有多一點的客棧。

  比如南京,是明朝的京都,當然流動的人口多,在這裡開客店,就不用擔心沒有客人入住了。

  如此說來,我們入滇,一定要認真地安排好行進的路程,合理地推進行程,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不說不知道,原來古代如果用步行來傳遞的信件,叫“郵”;而用馬來傳遞的信件,叫“驛”。

  曾說過古代的車馬很慢,其實也是指平民百姓之間的效率。

  如果是官方的加急文書,只要在馬上繫個小鈴,驛站遠遠的聽到鈴聲,立即備馬掛鈴,待前一站的馬剛停,立即接過文書,快馬加鞭,趕往下一驛站。

  官方的急件,有時慢馬行十天的路程,兩天就送到了,效率還是很快的!

  當然啦,這隻限於官方加急快遞。例如發生軍情等等才可以用到。這些都是有明確的規定的。

  這時,我把懷中的那本張來儀的《靜居集》拿了出來,找出那張紙條給老道長看。

  老道長拿著紙條,認真地讀了,對我說:看來故人來過鬆穀草堂了。

  我點了點頭。

  這時,蕭遙劍接過老道長手上的那本《靜居集》,說:這本書我借過。

  老道長一怔,問道:你什麼時候借過?

  蕭遙劍想了一想說:不太記得,幾年前吧?哦,我記得當時我像平時一樣,把書拿了回家,當時有一對雲遊到黃山,正好住在我家的夫婦,看見此書,還向我借了來看。